资讯中心

易车:互联网+汽车勾画智能汽车产业雏形

来源:易车创始人李斌:未来汽车的模样通过“互联网+”逐渐浮现
2016/6/22 11:10:27
30332
导读:随着“互联网+”的大面积推行,汽车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无疑成为近两年行业内十足的热点。通过“互联网+汽车”的模式,使得未来汽车的模样逐渐清晰。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随着“互联网+”的大面积推行,汽车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无疑成为近两年行业内十足的热点。在本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未来汽车的话题依旧炙手可热,易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发表主题演讲,漫谈了自己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他表示,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汽车”的模式,使得未来汽车的模样逐渐清晰,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新能源、新服务等全新体验。
 
  演讲实录如下:
 
  非常高兴有机会分享我对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些看法。近几年汽车+互联网确实日益成为行业的热点,互联网已经从各个角度去影响汽车产业,在资讯和交易服务方面,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汽车用户了解汽车、购买汽车主要的渠道和工具。在2015年,易车给汽车行业的客户带去超过1个销售线索,其中70%以上是来自移动端。在交通出行领域,滴滴柳青也分享了他们的一些成果,确实Uber、滴滴给大家的出行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我们看到汽车的车联网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汽车的基本配备,汽车越来越成为一个移动的终端。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无人驾驶也从想象变成现实。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影响,汽车行业确实面临一百多年来重大的一个变化,易车创办16年,我们有汽车行业所有的厂商、客户、经销商,都是我们的朋友,所有的汽车产业现在得了一个“互联网焦虑症”,焦虑的就是柳青他们的目标,将来大家不用买车了。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根上的问题,如果大家不买车了,是不是将来大家就不买车了?如果不买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么样的?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展望和判断,重要的还是从用户需求和体验角度进行展望。
 
  Uber大体上是2012、2013年是在美国弯区发家的,Uber在美国今天弯区的渗透度,应该已经对汽车销量有影响了,在Uber兴起以后,Uber大本营不降反上升40%,2015年这个销量到了35万辆,美国整个汽车销量也是在增长的,弯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整个增长速度更快。北京汽车摇号,数据越大,说明大家越痛苦。2012年底大概是134万辆,2015年底是将近365万辆。汽车用户的购车需求并没有因为移动出行软件的兴起而下降,之所以出现跟想象不一样的判断,主要是我们大部分时候简单的把出行等同于汽车。其实我们认真想一下,小汽车出行只是各种出行方式中的一种,也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出行的需求,而且道路的容量也决定了专车不可能成为一个日常的出行方式。从另外角度来看,交通工具其实也只是汽车属性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汽车用户买车的全部,比如我有好几辆车,有的车不完全用于日常出行。
 
  从这样一个出发点去看,出行不等于汽车,汽车也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汽车行业大的问题现在也在这个地方,大部分汽车行业自己,原来只是把汽车当成一个交通工具,如果把手机只当做一个通话的工具,永远没有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行业的改变就是从重新定义手机的用户体验开始的。所以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才能重新定义汽车。我们更多要从用户需求角度、用户体验角度去展望未来汽车的发展。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将会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展望一下将来汽车用户体验的变化趋势。
 
  ,无人驾驶。驾驶与乘坐的体验,无人驾驶会彻底解放驾乘者。我们为什么用Uber和滴滴,不仅是因为便宜,主要是因为方便,不仅是分享了车,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司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无人驾驶,相当于每个人都低成本拥有一个不知疲惫,不需要休息的专职司机。汽车对于用户来说会真正成为一个移动的、私人的、自由的空间,而且汽车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安全。这种体验,我们相信会是用户重新愿意拥有一辆汽车的理由,因为拥有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意味着更多的解放。无人驾驶的普及随着会比大部分人想象来的快很多,因为无人驾驶的普及速度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软件、人工智能、数据和地图的能力,因为这都是基于计算能力和软件能力的,这方面的迭代速度是几何级数的迭代非常快。从技术角度来说,无人驾驶技术上的挑战不太大了,当然还有法规等等方面的条件,但技术方面没有什么挑战了。二是高敏感度的传感器成本下降,比如Google的无人驾乘传感器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对高敏感度传感器投入的增加,未来几年传感器成本会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软件能力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硬件成本的下降,无人驾驶在加速到来。2014年,Google开始做无人车的路测,之后很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我们预计2020年美国无人驾驶汽车就会量产,2022年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就会量产,2025年的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大概会到2000万部。这是我们的预计。
 
  第二,能量获取的体验会重新定义。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其他路线的共识,前两天德国刚刚宣布2030年就不再销售传统的燃油车了,不仅是因为电动汽车更环保,也不仅仅是因为电动汽车的架构更能匹配智能汽车的架构,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电动汽车能够提供的能量获取体验比传统的燃油车要好。我们亲自想象一下理想环境下可以自己充电的体验,用户如果每个月只需要在家有十次充电,每次只需要插拔一下插座,一分钟,一个月只需要十分钟,传统燃油车每个月加油四次,每次要用加油、付款、停车之类需要15分钟,一个月就需要60分钟,如果从一个理想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燃油车加油的体验会被电动车家用体验打败。从续航里程来看,主要取决于电池能量密度,在现有成熟的技术路线下,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有一倍左右的提升空间,意味着几年以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概能提高1倍,500公里就会被一个标配。从电池成本角度来看,也还有下降40%-50%的空间,更关键的是随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移动互联网将所有的电池充换电设备、电动汽车用户、服务提供者整合成为一个的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家电体验一定会比燃油车的家庭体验更好。我们也可以预计在今年大体上中国销售到50万辆目标,2020年预计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大概到180万部,十年左右的时间能到1000万部,占到整个汽车销量的40%左右。
 
  第三,服务的体验。现在用户拥有一辆车的服务体验确实比较糟糕,如图现在汽车产业链的示意,汽车厂商主要是做研发和制造,通过4S店卖给用户以后,用户面对所有服务的提供者,4S店、加油站、保险公司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汽车品牌和用户的交流成本会趋于零成本,基于移动互联网管理效率也会大大提升,汽车的价值链将会重塑,将来汽车品牌更多是专注研发和用户提一体验,并且用户会深度参与企业的运营。能够提供真正让用户全程无忧的用户体验。
 
  第四,汽车用户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的附加值,汽车品牌能提供什么。汽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更加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汽车一直是一个规模经济的产业,但是从来都不是赢者通吃的产业,个性化的思想体验将会是将来定义汽车品牌各向的一个基础和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方向。正是基于我们对未来汽车用户体验的展望,2014年底,我和互联网一些企业家、企业,像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京东创始人强东,还有腾讯、红杉等一些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企业家一起创办了蔚来汽车。目前我们在已经有7个中心,超过1000个研发人员。我们相信如果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技术的创新,给用户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使用体验,用户就更愿意拥有环保、智能的电动汽车,蔚蓝的天空就一定会回来。

热门评论

上一篇:NI发布多项业界首创PXI新产品 打造智能系统测试

下一篇:英威腾将携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亮相新能源车展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