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资深董事:中国智能制造如何走出阵痛期?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2016/6/14 10:09:43
- 32150
特斯拉无人工厂
“从长期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业的潜力正在被低估。”麦肯锡资深董事艾家瑞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然而,佐证艾家瑞这一观点的现实是,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一系列前沿性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中国制造业市场还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企业应用积极性普遍不高。
以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出台为标志,中国版的“工业4.0”开始从概念构想逐渐向实际深入。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猛然袭来的一股革命浪潮中,不断寻找升级的突破口和关键点。2016,进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元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潜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对此,艾家瑞在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运营转型、制造业战略、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刚开始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支撑点和方向,其实现基础在于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说,中国数字化发展现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智能制造战略能否成功。
在麦肯锡研究院的一份名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的增长与影响》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以iGDP指数来衡量互联网对中国GDP的拉动作用,其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已经走在了一些发达国家之前。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经历数字化的转变。而这一波数字化浪潮主要是消费者主导。目前,中国已拥有7亿互联网用户,占据世界40%的电子商务市场,并且形成了良好的互联网创新环境,这些都为中国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艾家瑞对记者表示。
“然而,换个视角来看,中国企业端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拉动作用仍有巨大空间,尤以工业企业为显著。”艾家瑞补充道。
以云计算技术利用率为例,中国企业仅为美国企业的三分之一。以机器人在劳动者中所占的比例而言,中国仅为韩国的10%。美国高达70-80%的中小型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营销、采购等,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0%-30%。
因此,在艾家瑞看来,相对于欧、美、日、韩等世界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分析其原因,他进而从四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一,缺乏规模效应。工业企业在开发、应用新技术时,往往面临巨大的生产投入。然而,各个企业间的单打独斗,又导致新技术的应用规模不够。此时,受风险偏好的影响,企业随之选择了放弃。
其二,心态问题。一直以来,艾家瑞观察到中国制造商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产出而非生产率。因此,一旦出现利于提升生产率的新技术,实现其快速普及就相对困难。
其三,人才缺口。数字化人才一方面需要运营管理能力,一方面还要用信息操作能力。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缺乏仍然缺乏这一类型人才。
其四,系统缺口。目前,中国企业仍处在从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期,企业以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和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生产执行系统)为代表的IT系统亟待升级。“在到达工业4.0之前,必须要完成基本的数字化、自动化,先填补这一缺口才行,从而打造企业精益运营的基础。要先学会走路才会学会跑。”艾家瑞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