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行业标准缺失农用无人机千亿级市场如何激活?

来源:机器人库 原标题:农用无人机千亿级市场如何激活?行业标准缺失成硬伤
2016/6/13 9:36:13
32064
导读:当前,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的农业转型升级,撞上无人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机器代人”的植保无人机开始被推广应用。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遥控着飞机喷洒农药的场景,越来越多出现在农田和果园。这种场景通常被称为无人机植保,也称“飞行防护”和“农用航空”。
  
农用无人机千亿级市场如何激活?
 
  当前,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的农业转型升级,撞上无人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机器代人”的植保无人机开始被推广应用。在航拍等消费级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无人机产业,古老的农业成为2.0时代的竞追逐场。
  
  植保无人机已经出现极飞、亿航、羽人飞行器等,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大疆早前也发布了植保无人机,并介入飞行防护操作员培训领域,围绕着农用植保的市场竞争逐步变热。
  
  从国家政策设计层面看,“农用航空”从2014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已经陆续有扶持、支持政策落地。2016年有望迎来植保无人机“爆发”的元年。经粗略测算,未来该领域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000亿。
  
  目前,植保无人机需要突破的掣肘是:价格贵、续航短、缺少专业操作手尤其是懂农业技术的操作员。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接受和使用无人机。而政府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尽快形成全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
  
  展望:行业规模有望破千亿
  
  相较于普通的人工喷打农药,植保无人机主要有三大优势:
  
  其一,省人工。劳力成本上升,加之喷打农药有中毒的风险,规模化喷打农药每亩每次用工成本在15元以上,而植保无人机同样的作业面积成本在2元以内,这将大力缩减用工成本。
  
  其二,省农药。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给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人工作业用药损耗大,利用率一般在10%左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无人机植保载液量较小,多采用低量喷洒技术,利用率在30%以上,将大幅节约用药。
  
  其三,高质量。社会日趋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的质量,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要求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残标准。人工打药随意性更大,容易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还可能出现某些农产品农残量超标。无人机植保能更控制药剂喷洒量,易于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前述的优势使得植保无人机在近年来取得较快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324架,总作业面积达1152.8万亩次。而2014年这两个数据是695架和426万亩次,同比分别增长234%、170.6%。按每亩次收取10-20元服务费计算,当前无人机植保市场仅服务费一项已经过亿元。
  
  那么,植保无人机行业容量有多大?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近55亿亩次,比2015年微涨7%。当前,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3,若1/3的土地应用无人机植保,以10-20元/亩·次计算,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00亿-800亿元。而按照2015年无人机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比,对应的无人机保有量将超过30万台,而按每台10万元的售价算,这部分的销售额将达300亿元。两者相加,所拉动的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由此,略测算可得,植保无人机产业面临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现状:概念多于实用
  
  虽然市场蛋糕看起来很大,但吃起来并不容易。与巨大的潜在市场相比,当前的市场规模微乎其微,多数无人机企业并未真正扎进广阔的农村市场。
  
  究其原因,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农民来说,无人机植保概念多于实用。植保无人机进入田间地头,还有多项掣肘:
  
  其一,售价昂贵。植保无人机动辄上万、数十万,投资额相当于中小型农场一年的化肥和农药费用,而按每年5次、节省15元/亩·次计,100亩一年节约的成本仅为7500元,农场要许多年才能收回成本;
  
  其二,不少植保无人机续航短,喷洒技术要求高,影响用户体验。市面上的植保无人机续航能力仅在8-15分钟,使得喷洒连片农田时需要中途更换电池或加燃料,操作复杂。按照中小型农场50~500亩的规模,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需要达到2小时才有更广适应性,而同时载荷也需要增加。而对拥有上千亩、数万亩的农垦系统来说,续航能力需要更长。
  
  其三,当前的喷洒技术虽然有一定的抗风、悬停能力,但仍受到风速和地形的制约,同时对农药的颗粒大小、类型有所要求。
  
  其四,飞手,即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尤其是懂得植保技术的操作员紧缺。飞手的缺失,或者飞手的不专业,极有可能造成误喷、漏喷和多喷,造成病虫害蔓延或出现药剂超量反应。另外,这也增加了植保无人机企业的市场推广成本和培训成本,也一定程度抬高了产品的售价。
  
  破局:制定统一技术标准
  
  前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传统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也有处在粗放增长期的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缺失的因素。由于不同企业技术标准不一,造成不同植保无人机操作方法各有差异,使得飞手的培训更加困难。标准不统一,也是植保无人机未纳入全国统一的农机补贴范围的原因之一。
  
  因而,主管部门层面,需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植保无人机技术标准和操作员标准,规范行业的发展。同时,适时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目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当鼓励、支持无人机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尤其是续航能力或应对复杂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喷洒技术。
  
  而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培育飞手和市场推广。植保无人机首先应对接大中型农场和农垦系统,这些经营主体资金充足,易于开展规模化无人机植保,可根据其农作物类型为其制定个性化喷洒方案。由于大部分植保无人机企业是做航模和消费机无人机起家,对农业不甚了解,和大型农场合作有助于其更了解农业,共同开发更广阔的农业市场。
  
  而对于数量更多中小型农场、种植散户来说,植保无人机企业更宜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先制定普适性、预防性用药的飞行植保方案,再逐步过渡到针对重点病虫害、特定病虫害的方案。由于中小型农场、种植散户分布较分散,市场推广成本高,企业可以考虑与农药企业、农资流通渠道商和各级农业部门下属的植保站合作,借助其渠道,将飞行喷药作为农药销售的增值服务,或对农民采取分时租赁方式收取租金,以培养市场的使用习惯。

热门评论

上一篇:没有技术硬实力 VR只能成为虚拟的空中楼阁

下一篇:认知应用十分重要 将成大数据发展下个转折点?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