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中国机器人产业之路任重道远
-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原标题:专家聚集揭秘野蛮成长的机器人产业背后!
- 2016/5/31 17:29:36
- 32342
未来三年中国机器人产业之路任重道远
谈及机器人,讲得多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近两年很火。但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景川博士认为,机器人技术真正被广泛应用到家庭,为时尚早。
“无论是从根本的技术,还是从原材料、边沿的社会支持的角度而言,目前,机器人还远远未达到能为人贴身服务的程度。”王景川说,虽然当前国内老龄化加剧,残疾人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但机器人还无法满足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的康复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的机器人走进家庭的特例,就是扫地机。”王景川介绍,扫地机在平面上机械化地、重复性地劳动,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类似,而真正的服务机器人需要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有不少人研究智能轮椅、助行机器人,包括助老助残的机械臂等,”王景川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和在工厂常见的机器人相比,大的区别是,它能和人时刻接触,或者说,可以和人时刻保持近距离。”
据了解,每一台工业机器人都必须设有一个安全的范围,在这安全范围之内,出于安全的考虑,人是不能靠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王景川解释,工业机器人是在一个高结构化或设定的场景内去进行一个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化,甚至是动态的、拥挤的、大范围的、复杂的环境中,和人近距离进行互动,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所以它带来的技术挑战远远要比工业机器人大得多。
记者了解到,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分为三大类:感知、规划、控制,细分之下,包括定位、人机交互、传感器检测、驱动、通讯等。王景川认为,只有3D环境的感知与建模、安全性技术有一定突破之后,服务机器人才有可能进入到家庭,在此之前,结构化的工业现场仍然是服务机器人应用的现实领域。
未来三年工业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
如果机器人拥有的人工智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会不会全面替代人类?“人工智能还不会堆箱子呢。”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院长钱晋武认为,就目前机器人的发展速率,机器人无法超越人类,眼下相对复杂一点的服务机器人也只能做扫地、洗碗等机械式的工作。自机器人概念诞生以来,“猴子与香蕉”的故事时刻困扰着机器人研发者――猴子要吃树上的香蕉,却不允许跳跃或爬树,那么人类可以通过堆高箱子帮助猴子摘到香蕉;但目前,机器人的“智商”在解决这个“难题”上仍无进展。
不过,工业机器人在应用发展上却有大好趋势。“工业机器人助力工厂转变为智慧工厂,将成为智慧工厂重要的一环。”资深机器人研究员王桂平告诉记者,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多种产品混线生产、个性化生产、云技术等领域,工业机器人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000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做集成所带来的附加产品,制造业应用1400亿,汽车业应用600亿。”
据了解,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5.7万台;到了2015年,销量24万台,中国销售6.6万台,占四分之一。王桂平认为,预计迟到明年,我国就能成为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工信部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细化了具体战略目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竞争力的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00,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据,现在的水平大概是30,离2020年还有四五年时间,可以想象,机器人发展潜力会有多大!”对此,王桂平预测,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行业应用推广的瓶颈
机器人产业这么红火,当真“一帆风顺”?王桂平认为,在行业应用推广上,机器人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遇上瓶颈。
“主流机器人品牌还是国外的,即日本的发那科、德国的库卡、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这‘四大家族’的机器人价格普遍较高,系统集成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要三年左右,这对很多微利行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王桂平介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