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工业机器人模式中国发展契机在何方?
- 来源:中国工控网 原标题: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有何值得借鉴?
- 2016/5/17 9:02:32
- 31467
纵观工业机器人模式 中国发展契机在何方?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机器人销量增长27%至22.5万台,中国市场销量增长54%至5.6万台,连续两年成为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增长77%,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0000台,较上年增长47%。在过去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2013、2014年分别达到45%、54%。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为广泛,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市场约400多亿元,汽车以外的制造业需求约200亿。未来汽车行业的应用增长趋缓,而其他如电子电气、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机器人需求则成倍增长。未来3年,机器人在3C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半制造业1400亿,汽车600亿。
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过程,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一、日本工业机器人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
二、欧洲工业机器人模式
欧洲模式的特点是: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
三、美国工业机器人模式
美国模式的特点是:集成应用,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国内核心零部件短缺,自己外购零部件组装机器人单体成本太高,需模仿国外机器人或给国外巨头做系统集成。
四、中国工业机器人模式的走向
根据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与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模式较可行的是从集成起步至成熟阶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欧洲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