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DT时代大数据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变革?

来源:阿里研究院 原标题:DT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变革 这些新特征必须知道
2016/4/27 8:49:16
34719
导读:随着DT技术、DT应用、DT产业的发展,各产业DT化进程的不断深化,DT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随着DT技术、DT应用、DT产业的发展,各产业DT化进程的不断深化,DT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此,我们试图初步刻画这一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雏形。


DT时代 大数据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变革?
  
  DT时代的模式升级与范式转移之范式篇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了DT时代的全新理念。他认为,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时代,则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
  
  随着DT技术、DT应用、DT产业的发展,各产业DT化进程的不断深化,DT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此,我们试图初步刻画这一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雏形。
  
  认知框架:DT改变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DT改变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正如过去几十年来IT对商业的改变一样,DT对商业的影响必将进一步深化。尽管当前DT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但这种影响必将体现在各个层面上。
  
  1、微观内核层面: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回顾过去,电力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对于工业时代福特制商业模式和泰勒制组织模式,都有着内在的影响。比如电力相比于蒸汽机技术,使企业组织在空间上摆脱了对水流、煤矿等的地理限制,在生产方式上则能够更灵活地安排机器和生产线的布设、组织大规模生产等。
  
  到了IT时代,这一技术让大企业拥有了的IT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从企业规模来看,沃尔玛等大企业,就是IT技术应用的先锋企业。而海量的小企业则“用不起、用不上”性价比高的IT服务。从IT技术给“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所提供的互动可能性来看,IT时代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在组织模式上,也仍然是以金字塔体系、职能制分工为主。
  
  到了DT时代,DT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则为C2B商业模式和云端制组织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中观层面:DT将在产业层面上大有作为
  
  DT对产业的影响,也将从三个方面展开:
  
  ■催生新产业。Wikibon数据显示,2014年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大数据也成为了IT支出新的增长点。Gartner数据显示,2014年数据中心系统支出达143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2.3%。大数据对IT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232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据将增长三倍。
  
  ■改造传统产业。在大数据的影响下,首先是原来的ICT产业结构正在被重新组合,比如拥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大数据服务商。其次是各个行业的DT化进程正在逐步加速。
  
  ■淘汰落伍产业。比如,一些不适应大数据要求的技术、产品的IT提供商,必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理念层面失去感召力,在产业层面失去影响力,在市场份额上也会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冲击。
  
  3、在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上,这种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
  
  ■数据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比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更为核心的要素,推动社会经济迎来一个性的黄金年代。
  
  ■DT将给公共管理与民生服务领域带来全新的可能性,治理效能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后,DT时代也将让“开放、分享、透明、责任”等文化属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一整套范式的转移与升级

一整套范式的转移与升级
  
  DT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指“云网端”等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将让用户像用水、用电一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为商业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活力。DT时代包括“基础设施 投入要素 支柱产业 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 文化惯习”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经济范式,已开始逐渐显现其雏形。
  
  DT作用于商业变革的机制
  
  云计算、DT技术,或者:“云计算 大数据”赋能于商业创新的触媒是什么?改变商业的逻辑是什么?我们注意到,以下三点对于理解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1、云计算促进了数据之间的联通性
  
  对此,埃森哲科学家齐韶在2012年曾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云计算模糊了企业内部IT与外部IT的界线……公司间传统的数据与程序相隔离的状态将有望被打破,随之将出现新的商业生态和价值网络。……未来五年,公司间的业务流程可能会高速增长,这反过来将有助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公司IT系统一旦穿过防火墙,就非常容易与其它公司的IT系统实现信息交流与交换,从而越过公司界线执行业务流程。”
  
  2、(大)数据是直接赋能于商业创新的核心触媒
  
  随着云计算带来的海量数据收集、存储和计算能力的飞跃,原则上所有商业活动中产生的数据都可以被收集下来。数据量的飞升,带来了商业运作逻辑的根本变化。当商业活动围绕少量的重要数据展开时,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是单向的、线性的。而当数据是、实时产生的时候,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就越来越像互联网一样,要求网状、并发、实时的协同了。
  
  3、(大)数据的分享/交换,驱动着商业运作逻辑转向网状协同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之前,商业运作的基本过程是“结构化的数据附着于结构化的流程”,而现在的形势则正在转向“非结构化的数据驱动非结构化的流程”。
  
  大数据的分享/交换,是网状协同运作逻辑中关键的一环。由特定的共享/交换机制所连接起来的企业之间(B2B)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B2C)的协作,才能让大数据在流动中发挥巨大价值——既然知识必然地分布于不同的个人和组织之中,那么唯有通过分享和交换机制,让大数据流动到拥有相关知识的个人或组织那里,才能够挖掘出它的价值。
  
  从IT到DT的演变,其实正说明了IT技术发展半个多世纪至今,才真正开始有能力去支撑、映射、驱动真实商业世界的运作。
  
  DT推动“社会分工/协作”跃上全新高度
  
 DT推动“社会分工/协作”跃上全新高度
  一般而言,分工的深化同时也意味着交易成本(包括协作成本)的上升。但“云计算 大数据”的DT时代,则可能在多个层次上破解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上升”之间的相互锁定,进而提供一套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这将大大突破工业经济时代的可能性边界,极大地扩展社会经济的新边疆。
  
  1、云计算 大数据,推动社会分工全面深化
  
  DT时代新的分工和协作将表现出如下特点:
  
  壹/新的分工体系将变得更为精细化。基于对大数据的分享和交换,特色生意将越来越多,职业种类也将不断分化。
  
  贰/新的分工体系将变得更为精细化。基于对大数据的分享和交换,特色生意将越来越多,职业种类也将不断分化。
  
  叁/协作将走向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大规模协作将越来越普遍。
  
  肆/工业时代的分工/协作是一种基于分工的协作,而信息时代的分工/协作则是协作前提下的分工。
  
  伍/“企业和消费者”等基本经济角色的含义将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者”正在转变为“产消合一者”,“企业组织”正在转变为“开放社区”,“员工”正在转变为知识化的“专家”。
  
  2、“平台”是DT时代“分工/协作”的主要载体
  
  平台模式由来已久,但在互联网时代,却获得了全新的规模、内涵与影响力。
  
  壹/性的巨型平台开始出现,平台成为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现象、组织现象、社会现象。
  
  据KPCB玛丽·米克尔《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的统计,前15大互联网上市公司(其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平台模式),1995年时市值总和约为167亿美元,2015年则为2.4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144倍,这使得平台模式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此外,仅Facebook用户数2014年就突破22亿,占人口1/3,这也使得平台模式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另据哈佛大学托马斯?艾斯曼的观察,大100家企业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也来自平台商业模式。
  
  贰/大平台 小前端,正在成为DT时代越来越多商业组织的“原型结构”。
  
  如淘宝平台(海量网店 海量买家)、苹果平台(海量APP 海量用户)、谷歌平台(海量网站和广告主 海量用户)、快的平台(海量司机 海量乘客)、蚂蚁金服平台(大量金融机构和创业者 金融消费者)等。在单个企业内部,也是如此,如海尔内部的“平台 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以及后来的“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小微公司成为海尔基本单元等。网上女装品牌韩都衣舍,也出现了100多个买手小组等。以上尽管名称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却都是一致的。
  
  叁/变革逻辑:用户需求倒逼组织平台化、个人专家化与柔性化
  
  消费者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倒逼商业组织向着“大平台 小前端化”的方向去演化,这样才能“接得住”大量“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用户和消费需求。
  
  简而言之,就目前可见而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了社会化、规模化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这一大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效率,全面突破了工业时代的限制。而平台,特别是“巨平台 海量小前端”,则成为了这一新型分工形态的全新载体与重要依托。
  
  消费者驱动的C2B模式会倒逼着这些行业的DT化进程逐步加快。

热门评论

上一篇:智能制造市场潜力足 工业机器人成重要突破口

下一篇:工业安全集成组件市场规模有望超610亿美元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