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难题待破五点建议助力产业发展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风电发展待破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 2016/4/26 10:55:32
- 31176
风电发展难题待破 五点建议助力产业发展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说,主要存在这样三方面问题:
重风场建设,轻产业配套。以江苏为例,江苏在下游风力发电场方面的开发力度很大。根据江苏省陆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到2015年底陆上风电装机容量规划为300万千瓦,这一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尚未开放的剩下只有低风速区域。这跟江苏沿海各地均将风电场开发作为开拓重点的策略是分不开的。各地普遍采取“以资源换装备”策略,而在招引风电制造企业、打造风电配套产业链上关注较少,推进不够,致使目前可利用的风电资源已所剩无几,难以形成招引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量落户、大规模发展的态势。
重部件生产,轻整机制造。基于江苏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目前,江苏以高速齿轮箱、风机叶片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电配件企业众多,但在整机制造领域,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仅仅只有华锐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风电整机机组。
重引进组装,轻自主研发。目前,江苏的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大多是从外地运入零部件,在本地进行组装,扮演的仅是一个“加工厂”的角色,尤其是缺少核心技术、缺乏科技含量,还没有能够形成自主研发、试验,到整机生产、组装、调试一整套的产业链,缺乏整机研发、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而从产业发展现状的角度分析,则主要存在这样三方面问题:
市场竞争白热化,相互压价现象明显。由于江苏地区风资源较好、电网强,前几年地方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各风电开发商在集团的带领下,投入重金抢夺资源,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形成了如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风电设备制造厂家间存在相互压价的现象,各企业都不能获得效益的大化。以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为例,由于竞争加剧,南京某公司的1.5MW风力发电机组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从2013年2月份的每台40万元一路下降到现在的不到30万元,降幅超过25%。
部分风电开发项目盈利水平偏低。江苏和全国其他省份风电的早期开发项目采用的是招投标的特许权项目方式,能提供低上网电价的开发商中标,中标开发商负责风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政府与中标开发商签订电力购买协议,保证在规定期间内以竞标电价收购全部电量。根据目前国家发改委的电价政策,陆上风电项目电价为0.6元/千瓦时,而早期招标的特许权项目的陆上入网电价仍然延续每千瓦时0.49元的标准,盈利压力非常大。目前,这些特许权项目大多位于盈亏临界点,有的甚至亏损,企业盈利水平偏低。
部分企业资金回笼较为困难,流动性压力较大。由于部分风电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偏紧,直接影响到上游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回笼。据调查企业介绍,下游企业通过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直接付款的方式几乎没有,一般都是通过承兑方式付款,因时限性问题,企业的资金回笼受到影响,上下游企业之间互压货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增加了风电设备企业的运营风险和资金压力。
而风电产业面临的重要的挑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国产风机质量瓶颈明显,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国产风机前期投入较小,但风机技术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后期投入、维护成本较大,综合成本比进口风机大很多,盈利能力不强。例如,根据笔者在启东某风电公司的调研,周围村民在风机所占土地范围内挖塘养殖,如果进行维修或者维护,则需要回填鱼塘。一个鱼塘协商回填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不等。而齿轮箱维护需要70万~80万元,动用特殊吊装设备如500吨大型吊车,一次就需要20万~30万元。据盐城某风电公司介绍,按照国外风电开发的经验,一个风电场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机组检修和运行维护的费用占比约达27%。但考虑到国内的风电设备质量差和风电并网要求高等因素,这一费用占比可能要高出一倍。国产风机综合使用成本方面的劣势,严重制约了风电设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电价下调促发行业洗牌。2015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在2016年将风电四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从目前的0.51、0.54、0.58、0.61元/千瓦时,调整为0.47、0.50、0.54、0.6元/千瓦时,到2018年会进一步调整为0.44、0.47、0.51、0.58元/千瓦时。江苏属于风电四类资源区,从2009年到2015年,陆上风电项目一直采用0.61元/千瓦时的电价方案。如果电价到2018年下调至0.58元/千瓦时,那么降价幅度接近5%,将可能引发江苏境内风电场的权益内部报酬率下降2至2.5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的是,那些原本就在盈亏点上下徘徊的风电厂商,届时将有可能转为亏损,甚至退出市场。
发展风电产业的五点建议
要应对风电产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
一、整合现有区域内资源,重新合理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尽管江苏和其他一些省份现已经基本形成风电产业链,但是为了避免市场陷入恶性竞争,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各地区域风能资源状况和产业发展基础,及时对现有区域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分配和布局。同时推进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现已发展成规模的风电,形成以为依托、风电产业基地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二、制定扶持政策,调动地方政府和投资方积极性。对符合条件的风电装备企业,支持申报国家开设的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各种资金支持。同时应当在税收政策上加大对风电企业的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
三、建设认证平台,推动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围绕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应该建设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风力发电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风电产品和设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陆地和海上风电实验场建设,制定风力发电技术地方标准,为打造风电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四、积极推出相关配套政策,全面保障风电产业发展。风电的健康快速,不仅需要直接针对风电本身的激励政策,还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为风电的顺利并网提供支持。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配套政策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和亟须完善之处。尽管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健全,相关检测认证机制也已基本建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需要尽快加强政策的执行水平。
五、在政策激励的同时,注重对风电产业的规范化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风电发展政策的显著特点是“重引导激励,轻约束规范”,这也是造成江苏和全国风电产业无序发展、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改变这一状况,各地政府必须切实按照国家关于风电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年度开发规模,要统筹协调国家及地方项目的核准规模和布局;监管范围不仅要覆盖风电项目开发企业、电网企业,还应该延伸至风电设备制造商,对由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风电事故要建立责任追溯机制;要适时修订完善风电的并网技术标准,促进风电不断接近或具备常规电源出力特性。
上一篇:安防产业智能化发展 开启新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