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效益凸显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分析
- 来源:机器人库
- 2016/4/18 9:20:59
- 32279
工业机器人
科技取代人力已经在各行各业有所体现,但实际上大规模的取代仍未发生。尤其是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但目前的发展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并且国内本土机器人厂商多集中于中低端,核心技术严重缺乏,今后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完善,更多的机器人需求将得以释放。国家在政策方面将大力支持,未来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浪潮。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对于刚刚起步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或将受益。
工业机器人当前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凭借着效率高,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人工难以企及的精细化技艺和标准化操作,提高制造装配度,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可从事危险和危害性工作,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地等优点已经出现在各行各业,而近年来国内机器人市场也一跃成为全国大的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2001-201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远高于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的10%。
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其中有1万多台是国产的。
2010-201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情况(单位:万台)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行业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有所上升,2009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为0.008%,到2014年时,占比上升至0.020%,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2008-201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销售收入占GDP比重变化趋势图(单位:%)
和工业机器人市场类似,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主要种类为焊接、搬运、喷涂。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一般运用在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近几年,除汽车工业外,电子、物流等行业的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也很快。虽然我国已成为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的数量也有很大的突破,但由于起步较晚,相比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中国每万名工人中仅有30个机器人,而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有62个机器人。目前日本的密集度是中国的11倍、德国10倍、北美为5倍,中国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各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单位:台)
首先,语言交流功能将趋于完善。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化,是一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甚至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
其次,复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对于自身内部零件等运行情况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一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
第三,产品价格将逐步降低,可以为大众所拥有。目前有灵敏度的机器人价格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可以降到5万多美金,每年价格下降10%。并且这个价格的下降速度预计随着芯片市场规模的扩大不断加快。
后,则是高度的仿真、动作的化。未来机器人将拥有更灵活的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能够更加像人类,从而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真实。
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接轨、参与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床企业应该综合权衡自身企业的技术、品牌、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来定位开发机器人项目,而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其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所以,要增强企业研发实力和科研投资强度,投入先进的科研设备,促进“产学”一体化,促进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自主开发高精参数、高灵敏度应、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使用方便的机器人产品,改变主要依赖进口的状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的自动化控制等核心技术;
而在目标选择方面,一方面要考虑机器人市场、技术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农业、能源、交通等产业以及基础实施和城市化建设等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