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工业4.0时代中国药如何“智造”?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
2016/3/1 10:59:32
32499
导读:有人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实际二者有同有异。共同点是智能制造。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能快讯】有人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实际二者有同有异。共同点是智能制造。
  
工业4.0时代 中国药如何“智造”?
  走向工业4.0的过程,会否“理想化”?
  
  德国“工业4.0”实质上是“信息化 自动化”,侧重技术和模式;《中国制造2025》侧重产业和政策。
  
  侧重点就是取舍,无所谓好坏,只与国情有关。那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分子,中国制药装备业将如何表现呢?
  
  不妨先看一下我们对智能制造制定的量化指标:
  
  到2020年,我们的运营成本要降低30%,生产周期要缩短30%,不良品率要降低30%;到2025年,运营成本要砍一半,生产周期要缩一半,不良品率要降一半。
  
  满足这个条件的,才能叫“智能制造”。因此,中国制药装备业要想进入“新时代”,这些指标是必须达到的。
  
  当然,指标达成的过程,是一个“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过程:需要政府宏观调控,需要行业协会业务指导,更需要企业奋发自强。
  
  除了硬指标,软指标也不可忽视。“工业4.0”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大的区别就是:
  
  不再以制造端的生产力需求为起点,而是将用户端的价值需求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出发点;改变了以往工业价值链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从上游向下游流布的模式。
  
  工业4.0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
  
  简单说,就是制药装备生产企业要学会“看人下菜碟儿”——从用户端的价值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多数企业都这么干了,都以此为整个产业链的共同目标了,那么势必可以推动整个制药装备产业链的协同优化,大家跑步进入“新时代”。
  
  上述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德国“工业4.0”白皮书提出:智能工厂具备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能力。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提高了企业响应市场和用户的能力。
  
  做到这一点,就会带来重要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个性化定制”势必成为推动“工业4.0”航船的一股东风。
  
  但是,要实现个性化定制,要带来经济收益,光靠工具中的智能工厂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找到“源”。
  
  如何不再大海捞针般地去找源呢?这就要靠互联网了。
  
  在互联网世界里,我们就可以快捷地、低成本地将用户、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供应商等联结在一起,形成新的企业生态网络。
  
  届时,企业基本上就可以“左右逢源”了。
  
  “软硬兼施”都做到了,就等于进入“工业4.0时代”了吗?未必!还得有整合!
  
  “工业4.0”的框架里,没说新技术的引进,而是强调了通过网络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的融合,来改变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
  
  从内容来看,“工业4.0”的框架主要有两大块: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可见,中国政府提出“两化融合”,是与时俱进的一大体现!
  
  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相融合
  
  做好了软硬资源的融合,就等于把智能化、信息化、“绿色生产”推至制造业变革的门槛了,“工业4.0”就欠临门一脚了。
  
  但是,还需要人才。麦肯锡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需要1.42亿名高技能人才,尤以3D设计、机电等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为大。
  
  居里夫人说:生活可以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工业4.0”是个理想,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能“理想化”。毕竟,中国工业结构还有待完善,制造业转型还在阵痛。
  
  但无论如何,中国制药装备业要往这个方向走。

热门评论

上一篇:解析“工业4.0”列举不良影响

下一篇:2016年云计算安全趋势分析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