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欲“腾云驾雾”抢夺物联网一席之地
- 来源:51CTO
- 2016/2/29 9:05:42
- 31666
但近几年,思科是各种“折腾啊”,一会“云上”,一会“雾里”,小编看思科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
随着近几年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原本在网络领域安心做硬件、软件支持和提供网络解决方案的思科也来“云”里面凑热闹了。从思科近几年的新闻动向来看,思科近几年在云计算领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呢,且不说其它各大媒体发出的信息,单从2015年思科发布的新闻中,关于云领域的业务新闻大约都占了1/3呢,比如有:
思科和微软扩展合作关系打造全新云平台
思科通过获得新的应用开发商支持和开展混合云方面创新,进一步推动Intercloud项目发展
思科云产业调研报告预测到2019年云流量将增至四倍
投入巨额资金、与云领域大咖合作、进军混合云……这些足以看出思科准备要在云计算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所以小编就像大家一样各种关注这个网络巨头在云方面的进展,期待其新产品的问世。但是前段时间小编发现思科貌似又不“安分”了!
近思科、安谋、戴尔、英特尔、微软及普林斯顿大学边缘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了一个叫作OpenFog的联盟,有望在2016年初建立初步框架和结构。该联盟目的是希望透过雾计算(FogComputing)来抢夺物联网一席之地,以减少端到端物联网方案整合所需的时间。
看到上面的信息,小编顿时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雾计算”又是个什么东东呢?为了让和小编有同样疑惑的盆友们了解什么是“雾计算”,小编整理了一下关于“雾计算”的相关知识。
本着“有问题,找度娘”的原则,小编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了“雾计算”。以下是百度百科对雾计算的解释:
雾计算(FogComputing),在该模式中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而不是几乎全部保存在云中,是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延伸概念,由思科(Cisco)首创。
百度百科上显示“雾计算”是由思科提出,但小编听说还有另外两个说法是说,开始的“雾计算”概念,是由格鲁吉亚信息安全专家(另一种说法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Prof.Stolfo教授)提出的,不过这个“雾计算”是一种针对内部威胁和数据泄露的新的计算模型,这个概念明显与思科提出的“雾计算”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此“雾”非彼“雾”啊。
雾计算是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的,是半虚拟化的服务计算架构模型。更依赖于零散的本地的计算设备,因为我们发现数据中心现有的发展阶段根本满足不了云计算这个高层计算算法,或者有一些业务根根本不需要放到云上,于是就需要雾计算来辅助。
雾计算与云计算大的不同在于:
一、与云计算相比,雾计算所采用的架构更呈分布式,更接近网络边缘。雾计算将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而不像云计算那样将它们几乎全部保存在云中,加大云的负载量,造成数据传输缓慢,效率低下。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更依赖本地设备,而非服务器。
二、雾计算不要求使用者连上远端的大型数据中心才能存取服务,只需与本地设备相连即可使用。只是雾计算所采用的计算平台效能可能不如大型数据中心。搭配分布式的雾计算,通过智能路由器等设备和技术手段,在不同设备之间组成数据传输带,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流量,数据中心的计算负荷也相应减轻。雾计算不仅可以解决联网设备自动化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它对数据传输量的要求更小。
除了像小编这种对雾计算一头问号的人外,市场上对雾计算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雾计算”这个概念本就是哗众取宠,有很大的炒作嫌疑,因为它还是继承了“云计算”的很多特点,只是在云计算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新增一个网络边缘层而已,创新性不大。
但还有一些人却是非常地看好雾计算。认为企业级未来真正的计算变革却会发生在雾里,而不在云中。因为一方面,将数据从云端导入、导出的难度其实要远比云供应商们承认的大得多;另一方面,当人们对云越来越依赖的时候,宽带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要实现企业业务上云,宽带必须要给力。但从目前的数据传输状况来看,现在的3G和4G网络仍不够快,5G时代还没到来,随着物联网时代更多设备接入网络,情况只能回变得更糟。而“雾计算”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再拘泥于云计算,它在云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云”的压力,减低时延,提率。
思科CEO钱伯斯曾表示,云数据中心内部“自学”(Self-learning)网络,被思科称为雾计算,将使网络行业出现大革新,客户应该做好思想准备,而思科也在努力挺进新的市场。
但究竟“雾计算”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是概念的哗众取宠还是未来计算的大变革呢?思科这“腾云驾雾”的节奏,能上天么?……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