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智元与汇川加码,机器人如何利好电机市场?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黄弋珂
2024/12/27 10:49:38
1357
导读:汇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的举措落地,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探索上取得的显著突破。那这一突破助推中国机器人市场迎来持续增长的同时,又会给机器人本身衍生的电机行业提供怎样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呢?
  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发展高峰。
 
  近日,智元机器人已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主要应用于交互服务和柔性制造领域。无独有偶,工控巨头汇川科技入局成立机器人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亿元,经营范围涵盖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
 
  汇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的举措落地,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探索上取得的显著突破。那这一突破助推中国机器人市场迎来持续增长的同时,又会给机器人本身衍生的电机行业提供怎样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呢?
 
  01|机器人行业全球基数增加,中国市场亮眼
 
  据统计网站Statista预计,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营收将达到461.1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2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730.1亿美元。
 
  其中,庞大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的分量逐年递增。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而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857亿元。根据《2024-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5.17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665.88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02| 高端电机本土替代加速
 
  智元机器人的量产和汇川科技的入局,预示着对电机市场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将呈现利好趋势。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行业的成长基数得到稳定增长,为电机市场提供了更稳定且广阔的需求,倒推电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为国产电机企业提供了实现高端电机替代的机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作为机器人的执行单元,电机作为机器人运作的关键零部件,其技术水平和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表现。
 
  在机器人中使用的电机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动力电机、控制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空心杯电机、力矩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等。每种电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其中,伺服电机被认为是应用最广泛且最重要的一种。
 
  伺服电机以其高精度控制、快速响应、宽速度范围和大扭矩输出等特性,能够实现对位置、速度、加速度和力矩的精准控制,特别适用于需要精确运动控制的场合,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关节驱动等功能的实现。
 
  空心杯电机属于特殊的伺服电机,采用无铁芯转子,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寿命长、转速快、能效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
 
  在国产替代进程方面,中国的电机产业的中低端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高端产品市场则以国际厂商为主。随着人形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的发展,中国企业正迎来突破高端电机的机会。在国产企业方面,多家企业已经在高端电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汇川技术在国内伺服电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5.9%。
 
  此外,鸣志电器在空心杯电机领域表现突出,其产品性能可与海外竞争对手对标,能满足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的应用需求。为持续推进技术研发,鸣志电器通过收购AMP、Lin Engineering、Techno soft Motion AG等帮助公司完善高端步进电机技术与无齿槽和空心杯电机+驱动控制器的系统级平台产品。
 
  鼎智科技(江苏雷利子公司)已实现空心杯电机绕组的自动化生产,空心杯电机的最小直径可达8mm,最大转速可达8万转/分钟。这些企业的发展和突破,标志着国产电机在高端市场的替代进程正在加速,逐步减少对外资品牌的依赖,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半导体器件应用网依据公开信息整理)
 
  03|总结
 
  智元机器人实现近千台量产,标志着通用机器人从研发走向规模化商用的重要转折。这一突破为电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空间,特别是伺服电机和空心杯电机等高端技术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汇川科技的入局则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能力,为国内电机企业提供了技术提升和市场扩张的绝佳机会。
 
  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市场以强劲的增长态势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焦点。
 
  电机行业作为机器人性能的核心支撑,应主动把握国产替代和市场需求升级的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满足多样化需求到引领技术变革,企业唯有抢占电机市场先机,才能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产业内卷化下磁性元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智能标签如何改变供应链和货物追踪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