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统筹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来源:原材料工业司
- 2024/10/12 11:25:13
- 23062
《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专家解读系列文章之一:统筹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干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先进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加快新材料培育。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以下简称《指南》),是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系统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补齐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短板”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材料产业向第一梯队迈进仍面临较大挑战。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新材料的主导者,美国、日本、欧盟位列第一梯队,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技术加速融合,新材料的研发与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全面融入材料设计、制造与应用全流程,以实现资源节约、绿色环保、性能优异、安全可靠等多重目标。新材料研发范式、生产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尚未建立起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型研发体系。
新时期我国新材料发展面临新需求,亟需加快形成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我国是新材料大国,2023年新材料产值已突破7万亿元。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健康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落地,为新材料提供了繁荣的应用场景,牵引新材料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创造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增量。新型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重大关键装备用材料、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等都急需加快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中试已成为材料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薄弱环节。材料科技成果落地要跨越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各个阶段,我国新材料论文、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十四五”以来,我国在重点应用领域系统布局,集中力量突破了上百项材料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建设了近20个新材料生产应用验证平台,运用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促进新材料应用推广不断加速。中试是将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转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性试验,是加速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存在统筹布局不够、建设质量不高、服务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效率。
中试平台建设急需加强统筹发展形成政策合力。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突出强调,要针对性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为我国加强中试建设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新材料中试工作高度重视,上海、广东、湖南、山东等十多个省、市政府均陆续布局中试平台建设,预计2027年全国将建成数百家各类新材料中试平台,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形成合力。
建设中试平台需要重点关注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中试验证能力。科学规划重点细分领域的中试能力建设,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中试项目。同时,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将中试验证和材料研发与生产一体化谋划,形成完整中试能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基本全覆盖。二是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中试技术体系。将中试平台建设与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中试平台为后续组织大规模数字化生产和运维提供技术基础。三是提升中试平台运营管理能力。重点做好平台建设、成果所有人受让人、产业园区、金融资本等各利益相关方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增强中试平台自我造血能力等。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能力。中试平台建设是高风险投入,不但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引导,还要做到对重点细分领域的精准支持,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同时,应在知识产权、税收、金融资本、危化品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加快培育相关人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