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快布加局eVTOL新赛道,助力上海低空经济发展

来源:“上海经信委”微信公众号
2024/8/20 11:21:29
21743
导读: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在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方面拥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何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得“更快更远”,选择并加快eVTOL赛道的发展势在必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随着航空尖端技术的下放、民用航空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问题的凸显,低空经济又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在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方面拥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何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得“更快更远”,选择并加快eVTOL赛道的发展势在必行。
 
  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国内低空经济终于迎来一波井喷爆发之势。其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也被称为“飞行汽车”,主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是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精准切入陆海空三维交通全面电动化,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赛道。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成为低空经济中蓬勃发展的重要赛道之一
 
  目前,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美元级别,相关机构预测显示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将达到十万亿美元级别。据Morgan Stanley、德勤等预测显示,2040年eVTOL市场全球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52%货运物流,46%城市载人,2%城际通航和军政市场。
 
  新能源技术赋能航空电动化构成eVTOL重要优势
 
  高安全
 
  目前全球eVTOL整机构型或技术路线主要有多旋翼构型、复合翼构型、倾转旋翼构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其中前三种方案都采用多电池系统、多电机驱动多旋翼,具有多套独立可靠的动力系统提供安全冗余,第四种方案涵道风扇还消除了开放性螺旋桨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这几类主流方案的巡航状态基本等同于固定翼飞机,无论是独立分布式电推进带来的安全可靠性,还是固定翼的稳定性都远超传统直升机。
 
  低成本
 
  与通用载人载货无人机相比,其具有更长的续航和更大的载荷。与小型直升机相比,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涡轮风扇发动机对燃料的利用效率仅约40%,而电推进系统对电能的利用率能够超过70%,采用电动驱动的eVTOL效率更高,且无需昂贵的航空燃油,运营成本更低。随着规模化和供应链不断成熟带来的成本降低,未来eVTOL出行的公里单价可以做到和网约车的专车接近,在不受起降场地限制,电价低于燃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下,其使用成本(长期运营低至2-3元/公里/人)、维护成本远低于传统直升机和通航固定翼飞机,让私人飞机大众化普及变为可能。
 
  更环保
 
  eVTOL用电动动力系统代替了内燃机系统,基于电动化的独特优势,不产生碳排放,符合全球零碳愿景和环保要求,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噪音(起降噪音低于65db),低于城市环境背景噪音,也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乘坐体验和舒适度。
 
  智能化
 
  相比传统城市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等投建周期长,覆盖区域固定等缺陷,eVTOL运营所需要的起降设施更灵活,不仅可以利用现有机场,还可以在城市CBD,各城市功能区高楼楼顶设置运输节点,进行点对点运输,填补城市交通功能的空白。并且基于三维空间优势,让全智能化自动驾驶变得更容易实现。
 
  立体化交通的属性让eVTOL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2016年,全球共享出行巨头Uber提出了“Uber Elevate”城市空中出租车计划,为eVTOL产品在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简称UAM)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打开了想象空间,并逐步拓展到城市机场班车、城际通航、景区空中游览等场景。目前来看,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是eVTOL厂商最容易切入的应用场景之一。除此之外,eVTOL在货运物流,城市消防、医疗救护、搜索救援、农林植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军用警用市场,私人家用领域都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低空域交通出行电动化带来超级解决方案。
 
  众多国家和城市率先发布战略竞逐eVTOL新赛道
 
  据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发布的最新统计,全球有超过700个eVTOL设计研发项目。在战略推进层面,美国于2023年3月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国家航空科技优先事项》,提出优先发展eVTOL等AAM(Advanced Air Mobility)运载器;日本于2020年7月批准通过《增长战略跟进计划》,提出在2023年开始试行“飞行汽车”业务,同时将eVTOL作为“超智能社会5.0”(Society 5.0)愿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政策实现及落地实施层面,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韩国民航局(KOCA)于2023年1月就未来先进空中机动性飞机的开发和运营达成合作,并共同努力促进先进空中交通项目的安全监督;日本于2023年2月由国土交通省批准MASC公司的“飞行汽车”首次载人户外飞行,该次飞行取得了成功,在上升到离地面约30米的高度后,“飞行汽车”以每小时36公里的速度盘旋,持续飞行大约3.5分钟。阿联酋和迪拜于2023年2月在世界政府峰会上批准了迪拜飞行出租车垂直起落站的设计模型,预计站点将在三年内开始运营。欧洲于2023年12月由EASA颁布了第四版eVTOL适航认证的拟议符合性评审方法,对eVTOL适航标准进行更新和修正。2023年10月,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的发展目标,同时明确要“加快将 eVTOL 融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统一的空地智联管理平台,打造低空智联网,初步形成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城市空运体系”。
 
  上海聚焦发展eVTOL的优势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上海聚焦发展eVTOL的优势基础
 
  如上文所述,要成为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翘楚和引领者,必须在eVTOL赛道加快创新突破发展,形成重要牵引力量,占据主动和先机。而上海自身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环境,使其理应也可以瞄准这一新赛道加快布局,奋力竞跑。
 
  正多维度营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随着国家层面在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以及去年12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明确非管制空域的划分,都为eVTOL的试点运行以及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上海顺应国家部署,也不断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在政策方面,2022年10月发布《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抢占先机,针对低空经济,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eVTOL,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等;2024年3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新型低空航空器分布式电推进、自主飞控、智能航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型通航飞机在中长途飞行场景试点应用,加快垂直起降航空器在中短途飞行场景试点应用等。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青浦区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于2024年1月成立,聚焦电动飞行器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飞行器运营、培训及数据服务,飞行器的应用场景等低空经济细分领域开展建设,旨在打造共享群智能无人系统新基建。在推广方面,充分利用进博会、上交会等高能级平台对eVTOL等新能源绿色交通工具进行相关企业最新成果的展示。在管理方面,3月29日,“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在金山区揭牌,正式在金山率先启动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工作。
 
  拥有大量eVTOL行业的头部公司
 
  上海产业基础优势契合eVTOL产业链构建及核心技术攻关,包括峰飞、时的、御风未来、沃兰特、磐拓等在内的eVTOL头部企业几乎全在上海,拥有“eVTOL五小龙”之称。还有提供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康达新材料、为多家大型飞机制造商提供复合材料机器人缝合装备的上工申贝、专注于低空经济巡检场景应用的复亚智能科技等配套企业等等,这些公司为上海发展eVTOL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产业人才储备、以及运营能力。
 
  拥有与eVTOL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储备
 
  上海已有的工业体系及制造技术为eVTOL主机整机及核心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eVTOL上下游包括原材料、核心子系统、机体设计以及相关应用。主机厂主要承担整机研发和集成工作,其上游子系统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专业模块组件。核心子系统主要包括能源系统、动力系统、飞控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以及机体六大类。而上海拥有世界级完整的交通运输制造业,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和技术基地之一,拥有如商飞及相关航空供应链企业和船舶、汽车、大飞机、航天器等优势产业布局,具有丰富的产业链资源和技术储备,对发展eVTOL上述主机与系列子系统,都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形成国内其他区域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其中,上海新能源汽车及航空技术的积累尤其有利于eVTOL技术难点的突破。eVTOL技术的难点在于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航空产业链高度相似,具有高度关联性。而上海在新能源汽车和航空领域有雄厚实力基础,可利用固态电池、电控、通信、动力分布技术,支撑eVTOL在航空电动化领域的弯道超车。如,能源和动力系统可以借鉴上海新能源汽车的管理系统,而在飞控、导航、机体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上海航空制造业的经验。
 
  拥有较好的eVTOL产业人才储备
 
  eVTOL作为新型行业,短时间内缺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它却与航空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互联网紧密相关,因此入局eVTOL行业公司主要有三类,分别为以谷歌、腾讯为代表互联网公司(拥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和软件技术),以波音、商飞为代表的航空公司(拥有航空技术的积淀和制造人才)和以大众、吉利为代表的汽车公司(拥有三电技术和制造人才),还有以这些公司人才为班底的新兴初创公司。上海拥有以商飞、上汽、特斯拉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完备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互联网浪潮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因而拥有大量相关高端人才,可以快速地转换为eVTOL产业所需人才。
 
  先发的数字基建设施布局有利于eVTOL体系化发展
 
  eVTOL发展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实时通信。而上海在通信领域提前布局“天地一体”战略,即通过城市内大量的通信基站和定位基站,可发挥低轨卫星和5G融合技术优势,可以快速对eVTOL进行定位,及时生成飞行轨迹。因此,利用现有设施基础,可以显著提升eVTOL飞行控制精度,为未来eVTOL航线组网及体系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上海聚焦发展eVTOL面临的挑战
 
  eVTOL行业自身发展的四大基础性要素是“天、地、人、机”,即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性人才、产业链配套。这些因素在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发生了较大的变革,逐步成为eVTOL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但目前,在这四大基础性要素发展方面,上海除了在eVTOL专业型人才方面处于较为明显优势、数字基建布局具备一定先发优势之外,其他方面仍面临较多的挑战。
 
  “天”—低空空域航线审批不易
 
  上海在空域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城市相类似,即涉及到多方面监管主体,航线审批不易。同时民航航线的审批要考虑到气象状况、楼层高度密度以及航空器安全等因素,即便审批后航线认证周期也很长。
 
  “地”—目前缺乏eVTOL部分必要基础设施
 
  交通部出台相应规定,进一步大幅降低了eVTOL基础设施要求。但是上海在eVTOL的必要配套设施方面仍存在着挑战。硬件方面缺乏起降场、专用充电系统;软件方面缺少标准化的检查准则和维修条例,eVTOL使用寿命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在综合管理方面,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飞行信息系统等也有完善的空间。
 
  “机”—在eVTOL配套产业链及技术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是在三电技术方面亟需新技术路线突破。三电技术在eVTOL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电池体系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以及循环寿命方面还无法完全保障低空飞行器的需要,亟需固态、硅/锂阳极或其他新技术路线突破。二是在高性能电机、飞控、先进复合材料等核心环节的自主研发能力需要有较大提升。尤其当eVTOL涉及到军用场景时,这些核心技术更容易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例如,在碳纤维机体制造方面,eVTOL飞行器制造领域复合材料比例高达70%,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在eVTOL占比约60%-65%。但是目前世界碳纤维技术仍主要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三是当前eVTOL企业较多偏向于研发,需要在制造环节增强,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eVTOL成本构成中:机体结构占比15%、动力系统20%、能源系统15%、航电系统10-15%、飞控系统20%、电气系统10%,此外还有其余一些机动成本。可见各个关键部件和系统的制造非常重要,而且可以牵引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以研发优势为引领,进一步延伸带动制造体系发展。
 
  此外,据《中国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eVTOL行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一是适航认证周期长,认证标准尚未完善;二是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都尚未完善,相关适航认证和监督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空缺,使得eVTOL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而这些问题也都是上海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推动上海加快布局eVTOL新赛道的路径建议
 
  鉴于上文所述,上海应聚焦eVTOL赛道,完善相关布局,构建特色竞争优势,牵引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争取政策突破先行先试
 
  一是在适航审定法规上加快细分政策制度探索创新。由空域管理部门积极和国际标准对接,借助国家空域改革释放低空的契机,制定eVTOL的细分政策制度。尤其在航线审批方面,逐步探索实现eVTOL固定航线飞行(借鉴无人机飞行的做法,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无需提前飞行计划申请和审批,在报备飞行后自主飞行);在飞行器装备取证方面,加快推进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的速度。二是加强联动探索跨城市空域飞行机制。在长三角区域内率先探索打造和构建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及机制。三是健全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eVTOL航空器和起降场、充电设备、检修等配套设施内容等方面出台必要的政策规范,设置严格准入门槛,加强eVTOL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验证,保障eVTOL生态良好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和制造产业化联动
 
  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趋于深度融合的优势,积极推进和布局制造端,使eVTOL朝向高安全、低成本、更环保、智能化、精度化等方向发展。一是加大低空航空器研制力度,充分发挥上海本地高校和航空类科研院所的优势,形成科研攻关合力,专注核心关键环节形成技术突破。二是加强技术与制造有效联动,积极发展“院所设计+工厂制造”、“整机研制企业+关键材料及部件制造龙头”等模式,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瞄准智能驾驶、航空电池、新型机体制造、航路规划等环节进行重点发力,提早布局研发+制造,逐步实现生态完善。尤其在碳纤维机体制造方面,应当加速国内碳纤维制造龙头企业与eVTOL企业配合研发测试相关产品,在推动碳纤维需求结构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化领域迈进的同时,为eVTOL提供所需关键部件材料制造,并推动实现相关认证及下游产品批量生产。
 
  推动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及设施优化配置
 
  一是在场景应用方面,结合航空应急救援、传统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装备需求,加快推进统标统型,提升eVTOL在不同应用市场的兼容性。二是在资金扶持方面,建立产业基金,在eVTOL研发、测试验证、取证等各阶段、全流程保持相应扶持。对于eVTOL运货和载人航线以及引进相关人才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采取阶段性奖励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三是在人才建设方面,设立专门的机构开展eVTOL驾驶员、操纵员等专业人才培训。四是在相关设施配套建设方面,硬件上,加快起降场的标准化、智能化建设;软件上,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航空飞行信息管理系统在eVTOL领域的优化移植,完善eVTOL发展良好生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陈斌)
 
  原标题:【智库之声】快布加局eVTOL新赛道,助力上海低空经济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湖北省政府研究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探索“低空+物流配送”

下一篇:全省第一!聊城市新增17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