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车混装”风波不小,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类乱象
-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 2024/7/11 14:46:00
- 20494
近日,有媒体报道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闻“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
国家市场监督局截图
7月2日,新京报记者曝光罐车运输乱象,称卸完煤制油的罐车未经清洗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此后,各大媒体、自媒体关于油罐车的讨论不绝于耳,带有“油罐车”关键词的词条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引发热议。一方面,消费者对油罐车混装行为表示愤怒,进一步担心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网友也特别想知道混装的食用油流向何处。
食用油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油罐车混装”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这条新闻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食用油不仅涉及家庭烹饪用油,还涉及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许多食品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食用油。在烘焙行业,油脂是制作面包、蛋糕或饼干不可或缺的成分;在油炸食品中,食用油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调味品、酱中,也会有食用油。因此,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
有媒体称“油罐车混装形同投毒”,足以见得大家对这一现象的愤怒和食品安全的担忧,迫切需要将危害食品安全的个人和企业绳之以法。
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介绍,煤制油属于化工产品,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装化工原料再装食用油不可避免会有残留”,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专业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确定相关行为人有故意向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前提下,经办案单位根据具体情节认定后,相关行为人和涉事单位都有被认定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
追踪新闻里涉事车辆的行车轨迹,意外将金龙鱼推上舆论高点
油罐车混装新闻曝光媒体,并未道明追踪车辆装载的大豆油最终流向,引发网友猜测。中粮、鲁花、西王等食用油企业纷纷否认煤油食用油混装。有心的自媒体博主通过追踪新闻里涉事车辆的行车轨迹,发现该车辆曾在金龙鱼旗下工厂卸货,金龙鱼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鲁花集团微博回应
金龙鱼回应:涉武汉工厂行程为该车注册后第一次运输,即装运时为新车状态;涉陕西工厂行程,装运前,装载工厂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核验了其罐身的食用油标识及前载的书面盖章证明件,并进行了清罐、验罐,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了油料装载,施铅封后发运;油品到厂后,收货工厂验证铅封,并进行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质量各指标检测,产品品质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从装车到卸车,形成了完整闭环,产品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企业充分履行了监管责任。
然而,尽管金龙鱼方面积极回应并展示了自查成果,但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舆论。
早在2017年,有德国的检测实验室发现,“老干妈”矿物油含量偏高,还有海天、友加、老干爹等油辣椒产品,均存在矿物油超标的问题。一时间,中国两大调味料巨头陷入空前的舆论风波,自查也未能找出原因。现在看来,也可能是原材料(食用油)运输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老干妈、海天的油辣椒矿物油超标,不是他们添加了矿物油,而是他们使用正常的食用油,可食用油里面本身就被“掺入”了矿物油!
由此可见,食品企业在外购运输食用油的环节,需要有严格的验车标准和货到后的严格检测。大型食品企业,对食用油需求量大,尽量有自己的专车专用,或者寻求靠谱的第三方专业车队,运输质量相对更有保障。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有推荐标准,但执行缺乏强制性
据了解,我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的现行标准为《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该标准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或容器运输;装入油脂之前,应认真检查运输容器是否为专用容器以及容器是否清洁、干燥。然而该标准只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约束力有限。
有媒体采访运输司机,得到的一些回复,指向“油罐车混装”是少数行为,大部分自有车队都是专车专用。油罐车混装主要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加上压价行为,个人司机为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不清洗便混装。据了解,清洗一辆油罐车费用在500-1000元左右,这对于司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买方企业没有严控,那么对司机来说,这笔钱能省则省。
油罐车混装的思考:司机、监管、食品企业有着不可逃避的责任
食品的“食”是一个“人”,下面一个良心的“良”。从事和食品有关行业,如何确保入口食品的安全,从业者的“良心”十分关键。“油罐车混装”新闻,主要涉及4个方面人物,上游油料生产厂家、拉货的司机、下游接收油料的厂家、监管部门。
如果上游厂家对前来运输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拉货司机是不是就不容易实现混装;如果雇佣了油罐车的下游厂家能给足司机运营利润,司机是否就没必要昧着良心混装;如果油罐车之间不恶意竞争,司机尚且顾及食品安全,是不是也不会出现混装,甚至未清洗的混装;如果监管部门能将标准更加规范,并且加强监管力度,是否能减少钻漏洞的混装。
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几乎一夜团灭,进口奶粉直接统治了中国市场。在这次“煤油车运食用油”事件过后,会不会让进口油扩大占领国产油的市场呢?一件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损害的是公信力、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信任一旦决堤,修复更是难上加难。希望这次“油罐车混装”事件,能推动大家不断规范油罐车的运输环节,加强有效监管,做到专车专用,杜绝这一食品安全隐患。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