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一季度智驾域控排位赛,华为、比亚迪跻身Top5

来源:盖世汽车
2024/6/5 17:06:21
21641
导读:比亚迪,作为新能源“一哥”,过去一段时间也开始在智驾领域奋起发力,并于一季度以6.3%的域控市占率闯进Top5。要知道2023年,智驾域控装机量Top10中还没有比亚迪的位置。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前装市场累计标配智驾域控49.2万套,与去年同期的30.9万套相比,增长59.11%,渗透率则从2023年的8.7%进一步提升到了10.3%。
 
  从核心配套供应商来看,一季度华为受益于问界系列大卖,智驾域控出货量大幅攀升,在Top10中从去年的末位跃至第三名,仅次于为特斯拉代工的和硕/广达,以及老牌龙头厂商德赛西威。
 
  而比亚迪,作为新能源“一哥”,过去一段时间也开始在智驾领域奋起发力,并于一季度以6.3%的域控市占率闯进Top5。要知道2023年,智驾域控装机量Top10中还没有比亚迪的位置。
 
  整车和智驾域控赛道风云变幻,带动智驾芯片格局也随之重塑。今年一季度,以华为和地平线为代表的本土玩家份额提升明显,市占率合计已经超过20%,相较于2023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
 
  智驾域控:华为闯进Top3,比亚迪挤进Top5
 
  作为整车E/E架构从分布式往中央集中式架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域控架构的实现,需要整车厂、Tier1以及芯片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多个维度紧密配合。
 
  由此决定,目前在智驾域控制器配套模式上,行业存在“车企自研+代工”、Tier1开“白盒”或“灰盒”等多种不同业务模式。其中整车厂自己研发设计域控,硬件由代工厂生产,是现阶段智驾域控的主流发展模式,代表车企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具体来看,一季度和硕/广达通过为特斯拉代工,累计配套智驾域控135,018套,继续排名第一。但与2023年相比,和硕/广达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只有27.6%,而去年则为32.8%
 
  这主要是受特斯拉销量下跌影响。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新车38.68万辆,同比下滑8.5%,季度环比下滑20.2%,创过去5个季度新低。其中在国内市场,特斯拉一季度销量仅为13.3万辆,同比下降 3.64%,由此导致品牌智驾域控装机量随之下滑。
 
  如果加上伟创力为蔚来汽车代工、捷普电子为小鹏汽车代工的域控,一季度通过代工模式出货的智驾域控累计达18万套,合计市场份额为36%,而2023年为45%。其中伟创力和捷普电子智驾域控出货量分别为31,092套和31,214套。
 
  除了“特蔚小”的代工模式,华为和比亚迪凭借高度垂直的供应体系,以及强大的品牌力,也开始在域控赛道崭露头角。特别是华为,一季度智驾域控出货量累计达82,219套,对应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1%大幅攀升至16.8%。
 
  其后,问界系列持续大卖是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问界新M7,自去年9月换代升级以来,累计大定已突破18万辆,已交付13万余辆,其中今年一季度交付了7.4万余辆。
 
  在问界新M7热销基础上,一季度问界M9也已开启交付,另外4月还上市了全新升级的问界新M5,目前来看这两款车型市场表现都不错。
 
  这意味着,接下来华为智驾域控装机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正在智驾领域奋起直追的比亚迪,一季度也取得了出色表现,智驾域控装机量累计达30,764套,对应市场份额为6.3%,排名第五。而在2023年,Top10中比亚迪未曾上榜。
 
  在智驾域控领域,比亚迪延续了一贯的“自产自销”模式,目前主要搭载于宋L、唐DM、仰望U8、唐EV冠军版、豹5、腾势D9等车型。其中贡献量最大的是豹5,一季度累计搭载了10,864套,其次是宋L,搭载量为5,744套。
 
  第三方供应商中,德赛西威凭借“德赛西威+车企+英伟达”合作范式继续领跑赛道,一季度智驾域控装机量累计达112,519套,对应市场份额为23%,在Top10中排名第二。
 
  其中,理想汽车依然是德赛西威最大的客户。一季度,仅理想L7/8/9和理想MEGA四款车型,就合计搭载了85,474套来自德赛西威的域控,占其总装机量的76%。另外还有小鹏P5/P7/G9、小米SU7、极氪007、飞凡F7/R7以及昊铂GT/HT等车型,所搭载的智驾域控也均来自德赛西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凭借在终端市场的热销态势,接下来有望助力德赛西威域控装机量继续稳步提升。
 
  据小米汽车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小米SU7系列锁单量已达88,063辆,其中截至5月15日10时,小米汽车已完成第10000辆新车交付。按最新规划,今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将冲刺12万辆,为此小米汽车工厂计划于6月开启双班,力争单月新车交付突破10000辆。
 
  另外几家上榜Top10的企业分别是毫末智行、知行科技、大华股份子公司华锐捷,以及上汽旗下联创汽车电子与TTTech合资成立的创时智驾,一季度域控装机量分别为23,316套、16,252套、8,843套和7,783套,排名分别为第六、第七、第九和第十。
 
  其中毫末智行主要配套“长城系”品牌,包括魏牌、哈弗、欧拉、坦克等,装机量较高的两款车型是坦克500 Hi4-T和蓝山DHT-PHEV,一季度分别贡献了9,618套和6,612套。
 
  知行科技主要配套“吉利系”,涉及极星、极氪和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在“吉利系”之外,过去一段时间知行科技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车企合作,并先后获得了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定点项目,不过目前来看似乎均未进入量产。
 
  而华锐捷和创时智驾,现阶段主要配套品牌分别是零跑汽车和智己汽车。
 
  由此可以看出,一季度上榜Top10的智驾域控供应商,背后几乎都有整车势力加持。从终端配套车型来看,25-35万元区间是当前智驾域控的主要增量市场。
 
  域控芯片:自主份额提升明显,华为赶超地平线
 
  在自动驾驶领域,尽管本土企业已经构建了显著竞争优势,在关键芯片赛道,仍然以国际大厂占据主导地位。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车市场累计标配智驾域控芯片81.7万颗(不包含进口和选配),其中外资方案占比77%左右。
 
  不过与2023年相比,外资方案整体市场份额明显下滑,与之对应则是国产域控芯片整体市占率持续提升——一季度已经超过22%,而2023年只有13.9%,增长显著。
 
  从出货量来看,特斯拉FSD和英伟达Orin继续占据前两席,一季度出货量分别为270,036颗和266,697颗。不过与2023年相比,这两款芯片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分别为33.1%和32.6%,而在2023年二者合计份额超过了70%。
 
  其中FSD出货量下滑,无疑是因为特斯拉国内销量下滑。目前,特斯拉国内在售车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算力配置:一部分Model 3和Model Y搭载的智驾域控为 HW3.0,其中应用了两颗特斯拉FSD芯片,整体拥有144TOPS算力;而2023款Model 3以及2024款Model Y部分车型则搭载的是HW4.0,与HW3.0相比算力提升了5倍,也即是720TOPS。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HW3.0和HW4.0累计装机量分别为77,298套和57,720套,对应套件FSD芯片出货量分别为154,596颗和115,440颗。
 
  为进一步提升国内用户的智驾体验,目前特斯拉正积极推进FSD入华。据最新消息透露,特斯拉即将在中国注册其全自动驾驶软件FSD,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在国内与百度地图达成合作,并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如果特斯拉成功注册FSD软件,将意味着特斯拉可以在国内开展FSD测试。
 
  而英伟达Orin,现阶段在国内最大的客户仍然是蔚来汽车。虽然在一季度新势力销量排行中,蔚来远远落后于理想,但由于目前蔚来在售车型智驾系统均配备了4颗Orin芯片,由此使得蔚来一季度所搭载的Orin芯片数量远高于理想,达124,368颗,占据Orin在智驾域控中近一半的出货量。
 
  除了蔚来,德赛西威作为英伟达在国内重要的Tier1合作伙伴,也是Orin芯片“消耗大户”,一季度通过智驾域控累计对外配套了近10万颗Orin芯片,覆盖理想、小鹏、小米、极氪、飞凡、昊铂、路特斯等众多汽车品牌。
 
  也正因此,出于对德赛西威接下来智驾域控装机量的乐观预判,意味着英伟达Orin的出货量也有望持续提升。
 
  国产高性能智驾域控芯片中,则以华为昇腾610和地平线征程5领跑,一季度装机量分别为92,849颗和53,823颗,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1.4%和6.6%,相较于2023年均有所提升。
 
  目前,昇腾610主要搭载于华为智驾系统,配套给华为智选车以及HI模式合作车型,包括问界系列、智界S7、阿维塔 11、阿维塔12和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不过针对不同车型定位,在算力配置上有所不同。
 
  其中问界M5、问界M7、问界M9和智界S7,均搭载的是MDC610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基于一颗昇腾610打造,算力为200Tops。一季度仅这四款车型,就合计配置了超过7万颗昇腾610,搭载量最高的是问界M7,达5.8万颗。
 
  而阿维塔 11、阿维塔12和极狐阿尔法S,则搭载的是基于两颗昇腾610打造的MDC810,总算力为400Tops。此外,也有一些第三方车企在智驾系统中应用华为昇腾610,比如广汽埃安,包括昊铂品牌,以及哪吒汽车,不过整体出货量并不是很高。
 
  地平线征程5现阶段最大客户是理想汽车。理想L系列在售车型也有两种不同算力配置,其中理想AD Max搭载的是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实现508Tops算力,而理想AD Pro,则搭载的是一颗128TOPS算力的地平线征程5芯片,但这两款域控都是与德赛西威合作研发。
 
  值得关注的是,年初比亚迪汉EV荣耀版正式上市,推出天神之眼四驱智驾型,作为比亚迪王朝首个搭载“天神之眼”DiPilot 100 平台的车型,该车也搭载了地平线征程5。不过从出货量来看,目前还没有对征程5配套量上升提供有效支撑。
 
  整体来看,一季度仅特斯拉FSD、英伟达Orin、华为昇腾610和地平线征程5四款高算力芯片,在域控市场合计份额就高达83%,相较于2023年进一步扩大。
 
  另外不足20%的份额,主要是一些低算力芯片方案,包括Mobileye EyeQ4H、Mobileye EyeQ5H、TI TDA4VM、地平线J3以及爱芯元智凌芯01,一季度对应装机量分别为33,792颗、32,504颗、25,121颗、24,637颗和10,646颗
 
  其中Mobileye EyeQ 系列和爱芯元智凌芯01,一季度市占率相较于2023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分别只有8.1%和1.3%,而TI TDA4VM和地平线J3的市场份额则出现了小幅度上涨,分别为3.1%和3%。
 
  尽管如此,可以明显看到现阶段自动驾驶领域,对大算力和高性价比的追逐仍在交替进行。
 
  一方面,伴随着智能驾驶不断从单一功能应用往更复杂的高速以及城市NOA拓展,并迈入端到端发展新阶段,这必然要求更高的算力支持。比如对于城市NOA而言,目前来看英伟达Orin已经是标配。
 
  而为了更好地支持智驾功能持续演进,部分车企以及智驾技术公司已经确认将引入英伟达更高算力的 DRIVE Thor芯片。近日,元戎启行CEO周光就表示,明年该公司将采用英伟达的DRIVE Thor芯片适配其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以实现更丝滑、更拟人的智驾体验,解决更多长尾场景。
 
  更早一些时候,极越也宣布,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量产车型中搭载DRIVE Thor,满足未来全场景端到端智驾需求。另外还有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广汽埃安昊铂、极氪等品牌也都已确认将采用DRIVE Thor开发下一代汽车。这意味着,至少目前汽车行业对大算力的追逐还未看到上限。
 
  但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内车市仍然以20万以下车型占据主导,对于这部分市场,其实更多追求如何基于有限算力和传感器配置,实现更出色的智驾体验。特别是当前车市价格战仍在持续蔓延,在严苛的降本压力下,智驾降本更是势在必行。
 
  面向20万以下市场,今年北京车展期间,百度Apollo、鉴智机器人、易航智能、大疆车载、轻舟智航、毫末智行等多家智驾技术提供商,就相继推出了新一代高性价比智驾方案。甚至一向专注中高端市场的华为,都喊出了“科技平权”,推出基于纯视觉的ADS基础版智驾方案——ADS SE,通过支持高速轻松开以及基础智能泊车等功能,进一步扩大华为智驾方案在终端市场的覆盖范围。
 
  有理由相信,接下来伴随着整车市场格局重塑,无疑将进一步搅动智能驾驶赛道风云。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变革,未至最后,谁都难言胜败。

热门评论

上一篇:到2026年,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将使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翻倍

下一篇:中国OLED厂商挑战三星显示器在可折叠显示器的主导地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