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金额近亿元!无锡一机器人企业再获融资

来源:“维科网机器人”微信公众号
2024/6/5 10:49:03
17669
导读:6月3日消息,无锡斯帝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由浙商创投和航天科工资产共同投资。
  在AI的驱动下,柔性机器人超越了传统机器人的固定程序和刚性结构,它们能够学习、适应和进化。AI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让这些机器人具备了智能感知环境、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决策和优化任务执行策略的能力。
 
  6月3日消息,无锡斯帝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帝尔”)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由浙商创投和航天科工资产共同投资。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销售(终端设备+共享工厂)、研发迭代、基于打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布局等方面。
 
  柔性技术专家
 
  作为机器人领域默默的探索者,斯帝尔是一家独立机器人厂商,其定位于“柔性技术专家”,主要产品包括抛光机器人、打磨机器人、抛光打磨工作站等。
 
  与传统的机器人运作模式不同,柔性打磨机器人并不遵循简单的点到点线性运动路径,而是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来执行更为灵活的打磨任务。
 
  斯帝尔专注“主动式柔性打磨机器人”,模拟打磨工匠的手感设计。本体设计和底层控制系统,AI机器人柔性感知神经网络技术、智能追踪补偿,以及打磨工艺方案,形成完整自主技术闭环,率先实现医疗、航天航空、汽车、3C电子、半导体等不同场景的产品批量打磨。
 
  此外,斯帝尔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机器人AI系统——NextBrain™ AI磨菇云。
 
  该系统融合了机器人大脑认知系统、AI感知神经网络(力觉、触觉、视觉、声觉)、轨迹智能规划、工艺配方智能生成等,自主学习消化打磨产品形态、材质、工艺、路径规划等,从而实现大脑、手、眼、耳功能的全面协同,构建了一个闭合的、高度自主化的技术生态系统,真正达到了智能化作业的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斯帝尔也独具创新地采取“设备销售+共享工厂”商业模式,其磨法机器人共享工厂F-PaaS业务(Processing as a Service),专注为客户提供打磨抛光代加工服务。
 
  凭借在硬件的核心专利技术、软件开发的全球前沿力控算法,以及在工艺优化上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构筑了一道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技术“护城河”。
 
  那么,斯帝尔背后究竟蕴藏着一支怎样的精英团队?
 
  斯帝尔创始人&CEO王红波在行业中深耕多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资源。其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国与北美的精英人才。其核心研发阵容更显赫,吸纳了多所顶尖学府的资深专家,包括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纽布伦斯威克大学、多伦多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
 
  这些成员在机器人AI系统及软硬件结合方面深耕逾十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专业技能。
 
  去年10月,斯帝尔获千万级订单,助力安徽宣城落地机器人打磨智能工厂,为当地家居钣金行业提供整体智能工厂式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1月,斯帝尔基于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的团队表现,中标某医疗装备(A股上市公司)柔性打磨机器人项目;今年4月,无锡斯帝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深耕柔性打磨机器人领域近20载的老牌劲旅,将进一步聚焦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
 
  目前,斯帝尔已为全球客户服务15+年,拥有40+项国家专利。且其业务版图涵盖总部无锡、宁波、安徽等,以及在香港设全球枢纽、在多伦多建研发中心,并已拓展至欧洲,彰显其国际化发展的深远策略与全球视野。
 
  融资热潮涌动
 
  这样一家软硬实力兼备的公司,自然不缺少资本的青睐。
 
  2022年10月,斯帝尔获得凯集创投独家出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二代机器人打磨系统及AI磨菇云系统的研发等方面。
 
  一年后,斯帝尔再次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A股主板上市公司鑫铂股份实控人唐开健主导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研发迭代、产能扩大、市场营销等。
 
  公开信息显示,鑫铂股份是集铝型材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其建立了从模具设计与制造、挤压、氧化、电泳至精加工等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涉及新能源光伏、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医疗环保、电子家电、系统门窗、节能建筑等领域。
 
  虽说鑫铂股份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的现有产品不涉及人形机器人,但其实控人的行为,属实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而在本次A轮融资中,资本阵容中再现“国家队”身影。航天科工资产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组建了湖北长江航天产业投资基金、北京航天国调创业投资基金、成都航天工业互联网基金等12只产业投资基金,已设和已获批复的在设基金总规模超过600亿元。
 
  依托多方深厚资源与支持,斯帝尔也将迎来发展的下一个黄金期。
 
  写在最后
 
  借助AI技术,机器人有望加速成长,也备受“国家队”的关注,多次下场重仓。
 
  比如,今年4月,珞石机器人完成了超5亿元的战略+轮融资,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该基金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航母级”投资基金的身份,专注投资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关键领域内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行业领军企业。
 
  这也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机器人领域为数不多落地的投融资。
 
  去年12月,国内领先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埃斯顿智能拟引入战略投资者通用技术高端装备基金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进行增资扩股,金额合计人民币 3.8亿元。其中,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出资1.8亿元。
 
  5月,新松半导体以公开挂牌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增资扩股,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战略投资者参与进行增资,以合计出资4亿元取得新松半导体新增的8000万元注册资本。
 
  在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的双重利好下,机器人赛道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热门评论

上一篇:小米机器人公司迁入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已研发出铁大、铁蛋等

下一篇:总投资超60亿!开利新能源光伏项目公示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