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网状协同与政府引领,塑造新一代汽车产业链

来源:盖世汽车
2024/6/3 15:39:17
18622
导读: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下,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汽车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供应链关系网由链式向网状转变,伴随而来的是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合作模式。
 
  在此变革过程中,政府的带头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5月28日,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中检所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主办,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以“深化整零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主题的,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暨“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在苏州举行。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江苏省各设区市工信局、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供应链负责人、江苏省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金融机构负责人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高级工程师王建斌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主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明显进步、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品牌价值不断向上,江苏省汽车产业集群要依托产业链优势,围绕共性关键技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塑造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增长明显,挑战突出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渗透率达到31.6%。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28.3万辆,同比增长32.4%,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6%,有效带动自主品牌整体份额的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彰显我国外贸较强发展韧性的“新三样”之一。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保持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地位,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比利时、巴西、英国。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从全球市场来看,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705.5GWh,同比增长 38.6%。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全球装机量十强中的6席,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达63.5%。
 
  从国内市场看,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同比增长31.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61.0GWh,同比增长67.3%。宁德时代以43%的市占率排名第一,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名。电池企业梯队分层明显,前三家占有接近80%市场份额,前十占比高达94.8%,尾部动力电池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报告指出,随着电动化的逐渐深入,我国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构建了“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2023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339万台,保有量达860万台,同比增长65.0%。建成换电站3567座,同比增长80.8%。
 
  综合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出口、补能网络和供应链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此时代机遇下,仍有诸多挑战就在眼前。
 
  一方面、传统燃油车企业面临转型挑战,国内燃油乘用车市场在加速萎缩,新能源乘用车已经形成快速增长之势,然而当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盈利。车企需要保住市场份额,转型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欧美出台相关法规,推动其供应链本土化发展,构建对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出口贸易壁垒。
 
  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全方位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融通合作,引导企业加快电动化转型,维持整体汽车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这也是江苏省举办此类对接会的意义之一。
 
  江苏省的先锋作用
 
  汽车零部件是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基本涵盖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以及智能网联等全产业链。
 
  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二处处长、省汽车工业办公室主任熊斌谦发布的《江苏省2023年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报告》,2023年,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规上企业近3000家,实现开票销售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稳居全国前列,拥有从业人员64.9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8万人。
 
  近年来,江苏省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全省重点培育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与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苏州、常州、南京、无锡等城市引领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市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在“三电”自动驾驶及座舱系统等方面错位布局,带动江苏省成为国内辐射中心和海外出口基地。
 
  对于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布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装车量排名前十的电芯企业均在江苏布局。2023年,在电池价格走低的情况下,江苏省电芯企业全年营收、利润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30.7%和12.1%。
 
  本土总部型企业中创新航累计装机量排名国内第3,市占率近8.5%。此外江苏省内时代上汽、SK新能源、孚能科技等龙头企业制造基地动力电池销量实现了50%以上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江苏省也拥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基本涵盖整车制造、电堆及系统等关键环节,电堆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优势明显。
 
  针对新能源整车制造,江苏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04.7万辆,同比增长52.4%,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达到10.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汽车产量全国占比4.3个百分点。
 
  常州、南京、泰州、镇江、徐州等5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位于江苏省前列,产量分别为67.8万辆、20.4万辆、9.3万辆、3.0万辆和1.7万辆,全省占比分别为64.8%、19.5%、8.9%、2.9%和1.6%,合计占比97.6%。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3年江苏省纯电动汽车产量为64.7万辆,占比61.8%,同比增长28.5%;混合动力汽车产量为39.9万辆,占比为38.1%,同比增长118.2%。
 
  混合动力汽车占比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主要是理想汽车在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占比高,其产品以混合动力(增程式)为主。
 
  综合来看,汽车产业作为江苏省的重要优势产业和核心产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表示,省工信厅将发挥整车引领作用,促进上下游的紧密协同,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加强整零紧密合作,有效推动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豪掷60亿砸向全固态电池!我国去年电池相关新增企业首破30万

下一篇:橡胶行情持续上涨,中短期内胶价有望继续上行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