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制造高地看集群丨解码湖南产业集群崛起密匙

来源:湖南省工信厅产业集聚推进处
2024/5/28 9:45:19
21388
导读:湖南用一个个扎实的政策,一组组亮眼的数据,生动绘就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蓝图,成为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了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勉励湖南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我省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培育和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代表湖南形象、充满湖南智慧、展现湖南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相涌现。为总结经验、推介典型,“湖南工信”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制造高地看集群”专题,今天(5月24日)发布第一期:解码湖南产业集群崛起密匙。敬请垂注。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勉励湖南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牢记嘱托,担当奋进。湖南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始终把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成功打造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点为珠、串珠成链、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多元布局、重点突破的全新发展模式,成为篆刻在湖南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深刻烙印。
 
  抓“大方向”,在优化政策环境中盘活“一池春水”
 
  高效的政策导向与精准的规划布局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产业结构持续合理优化的关键保障。湖南率先发布《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出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稳增长26条等发展政策,编制“4+6”集群“一图四库一清单”,布局培育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率先建立起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机制,坚持省市联动,实施集群培育发展“双交办、双调度、双考核”制度,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推动政策、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系统推进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区域级集群梯度培育。
 
  在一系列要素资源的强力加持下,全省产业集群规模再上新台阶。2023年,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16.5%、 8.7%,北斗产业产值增长18.4%,形成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3个万亿产业和16个千亿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竞争能力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湖南已成功打造四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邵东打火机、双峰农机等八大产业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能源材料、先进硬质材料、输变电装备、现代石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后备军”,在长沙、株洲、衡阳、岳阳等地多点开花、拔节生长。湖南用一个个扎实的政策,一组组亮眼的数据,生动绘就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蓝图,成为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亮丽名片。
 
  抓“大融合”,在提高产业集聚中汇集“发展合力”
 
  产业集群要想扎根壮大,必须构建互利共生、价值共创的产业融合生态系统。湖南坚持以产业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不断加强主配协同,推动具有产业关联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融入配套网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响应能力。
 
  作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揽尽芳菲。从世界第一高楼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从1000摄氏度高温下的钢厂熔炉到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地带,从高原之上的川藏铁路到深海之下的石油勘探,工程机械超强装备大显身手。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协同创新、抱团发展,集群配套率提升至22%以上,产品涉及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产业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一杯咖啡的时间,可以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在方圆5公里内可解决80%以上配套产品和技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创新建立链长制、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推进机制,产业集聚度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产品及服务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上至国之重器、近到“扫码支付”,不论“北斗”还是 “麒麟”,千行百业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引擎,总有“计算湘军”的身影。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以国防科技大学为策源地,首创“两芯一生态”技术体系,推动1400多家先进计算骨干企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配套率达90%以上,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六机七芯”产品国产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实现产值达1800亿元。长沙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就有9台产自湖南。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推动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了发动机研制、通航整机研制、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集群配套率超过66%。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国产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80%。
 
  目前,全省41个优势产业集群各有各的“朋友圈”,各有各的产业链,产业配套率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41个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2万亿,同比增长11.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成为稳住湖南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抓“大标杆”,在强化竞争实力中打造“先锋品牌”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强,湖南制造才能强。在集群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产业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创新实行“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积极引进、培育和保护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引领与整合作用,不断引导小微企业规模发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协同创新更加紧密的良好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湖南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华丽转身”。
 
  头雁引领,众雁高飞。依托时代发展机遇、优越的营商环境,三一集团由一家从湘中小镇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今,三一已在全省12个市州铺排在建及规划项目,涉及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筑路机械等产业和油缸、发动机、车身、钢板等9个零部件基地及三一科学城、钢贸平台2个平台,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在株洲,随着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建成,钢铁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平台上线运营,大明集团、大汉集团等20家省内外规模以上钢铁供应链企业相继落户,年均钢铁现货汇集量超450万吨,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为株洲新增超1000亿元的年综合产值、超12亿元的年税收。
 
  双向奔赴,政企共赢。长沙比亚迪汽车项目自2009年从雨花经开区起步,15年来建成整车、三电核心技术和智能终端等最齐全的产业链,在湘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在比亚迪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形成了以比亚迪为生产基地,晓光汽车模具、先惠智能等为零部件供应商,职教城和晓光工匠学院为教育培训基地,黄谷路汽车6S街区为销售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在梯度培育、分类培养、重点培塑的优良生态下,湖南钢铁、三一集团分别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500强。长沙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2.3万辆、增长64.3%。全省工业千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4家、50家,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 500强,规模工业企业总量保持在2万家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2家,上市及挂牌企业260家。
 
  抓“大转型”,在提升产业能级中迈向“卓越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重大战略决策,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湖南始终坚持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数字转型驱动产业变革,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由省工信厅牵头,把纵深推进“智赋万企”专项行动作为壮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引擎。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示范,打造大量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产品和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中联重科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造核心供应链生态圈,带动130余家上游供应商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5%以上。
 
  随着转型升级走深走实,全省产业发展焕然一新。全省建成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10个,推动53.73万家企业上云、2.78万家企业上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700万台(套),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升至81.1%,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146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5家企业获评“中国智能制造5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2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博世长沙工厂、三一集团18号工厂被认证为全球“灯塔工厂”。推进“四算一体”融合发展,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升级后算力全国第三,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投入运营、跨省网络性能跃升全国第一梯队。
 
  抓“大创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攀登“科技高峰”
 
  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必须从源头上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供给能力。湖南始终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围绕提升产业集群基础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开拓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策源能力等领域谋篇布局,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
 
  在巩固“老三样”方面,湖南积极发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突破关键性技术15项,申请专利30项。在建设“新三样”方面,加速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突破关键技术24项,申请专利15项。在培育“未来三样”方面,开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9项,申请专利21项。相继涌现了世界首台330kV及以上海上风电平台用变压器及电抗器样机、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掘进机“天岳号”、世界最大塔式起重机、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等17项“首”字号、“最”字号重大成果,助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五首”创新产品应用支持政策,大力推进“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连续实施“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承担国家工业强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36 项,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20个制造业关键产品“赛马”突破,186项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应用,高速高压液压柱塞马达、掘进机主驱动关键零部件(主轴承)、半导体设备用高纯高性能碳化硅涂层及陶瓷材料零部件等64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落地。
 
  在创新平台布局上,“4+4”科创工程全部实体化运行,成功创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四大实验室”建设,“4+6”产业集群建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载体近9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突破1000家。
 
  岳麓为琴,湘水为弦,中部湖南,新曲正酣。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湖南路径,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奋力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策划:湖南省工信厅信息中心
 
  编辑:唐   亮
 
  初核:喻茂宁
 
  审核:郭劲峰

热门评论

上一篇:“巨型充电宝”!云南又一座百万千瓦级抽蓄电站开工

下一篇:新能源车最高补贴8000元,深圳推出汽车“置换更新”活动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