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

来源: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
2024/5/20 16:56:19
21641
导读:2024年5月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迎来了主旨报告会。大会以“未来C2:面对复杂环境的新挑战!”为主题,邀请11位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国内外前沿技术进展、概念创新、典型场景应用等诸多方面作主旨报告。
  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会场
  2024年5月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迎来了主旨报告会。大会以“未来C2:面对复杂环境的新挑战!”为主题,邀请11位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国内外前沿技术进展、概念创新、典型场景应用等诸多方面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付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王积鹏,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费爱国致开幕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费爱国致辞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付琨主持主旨报告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王积鹏主持主旨报告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主持主旨报告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国防大学原教授胡晓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刘东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自力,复杂飞行器仿真实验室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监事长赵国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学旗,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王大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孙鑫等11位院士专家,分别围绕“陆上无人系统认知导航技术”“AGI与新型安全困境——大模型涌现带来的意识悬疑与战争迷思”“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及发展趋势”“科学研究第五范式赋能指挥控制应用的思考”“未来通信技术使能国防建设”“质量强国时代的可靠性系统工程”“基于场景的时敏目标杀伤网设计”“社会认知计算:度量、建模与应用”“基于能力量化的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可诊断性、可重构性和可观测性”“6G通感一体的思考和实践”“新挑战与新技术条件下对指挥控制的思考与探索”等前沿技术方向分享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作大会主旨报告
 
  付梦印院士首先介绍了陆上无人系统认知导航概念、内涵及功能,分析了陆上无人系统导航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认知导航对民用和军用领域的重要意义;其次,针对复杂环境面临的新挑战,介绍了认知导航整体架构、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认知导航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建议;最后,指出协同、深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需求牵引给认知导航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防大学原教授胡晓峰作大会主旨报告
 
  胡晓峰教授指出,大模型展现的智能涌现能力,让我们惊喜于通用人工智能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可能实现的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大模型既然可以涌现出智能,那么它有可能涌现出“意识”吗?继而会不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因AGI出现的战争迷思应该怎样解答?又会陷入哪些新型的安全困境?围绕上述重点问题,胡晓峰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耀南院士首先对智能无人系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以及智能无人系统的定义、特点、内涵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智能无人系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分享了智能无人系统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及其在无人船、无人机、无人车等典型平台上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智能无人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刘东红作大会主旨报告
 
  刘东红研究员指出,科学研究范式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目前已形成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以及数据科学四种范式,但在解决“组合爆炸”问题上仍存在瓶颈。以深度学习、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展现出了超越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 是一种智能算法辅助的人机协作新科学研究范式,在医药研发、CPU 设计、分子动力学、天气预报等领域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并形成了包括基础运行框架、基本迭代因子、海量探索空间、干湿实验环境在内的“1+3”新范式特征。指挥控制领域问题具有计算空间大、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将科学研究第五范式运用赋能指挥控制领域研究、建设与发展,可为指挥控制领域难题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作大会主旨报告
 
  张平院士从5G技术通信能力增强、5G军事应用多层面挑战、6G新质技术打造新动能三方面,对先进通信技术使能国防建设进行了阐述;然后基于对我国移动通信演进发展历史显著特征的分析,指出应着眼5G和军事系统相结合,从网络整体、核心技术等方面凝练性能优势明显、适合军用通信的硬核,从而达到军民融合强强联合、倍增我军信息化作战效能的最终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自力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自力院士着眼质量强国、强军战略需求,回顾了问题为导向的质量工程、可靠性系统工程(RSE)、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等发展历程,以及四代可靠性综合集成平台发展情况;从模型化、智能化、微观化等方面阐述了可靠性系统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了体系可靠性、智能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测试维修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发展。
 
复杂飞行器仿真实验室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监事长赵国宏作大会主旨报告
 
  赵国宏研究员首先对时敏目标及作战场景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杀伤链闭环评价准则和基于场景的杀伤网构建方法,最后以俄乌冲突订单式打击杀伤网构建为例,生动阐述了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学旗作大会主旨报告
 
  程学旗研究员指出,认知域是物理域、信息域、社会域等客观世界在人脑主观世界的映射重构,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逐渐过渡到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使得以往确定性、长周期、个体主导的认知过程向不确定、突变性、网络效应的认知过程转变。基于上述背景,社会认知计算成为感知、理解和应对复杂社会系统的关键技术。程学旗研究员回顾了计算社会学向社会认知计算的演变过程,介绍了对于社会认知计算在度量、建模和计算三个方面的思考,包括其关键挑战与技术探索,以及在该方向的应用与实践。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王大轶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大轶研究员分析了深空探测任务对空间飞行器自主运行技术的迫切需求,指出自主导航与自主诊断重构是其中的两大关键核心,也是实现自主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针对资源严重受限的空间飞行器,王大轶研究员以观测、诊断和重构能力的量化评价为理论创新突破口,提出了基于可观测性理论的自主导航方法和基于可诊断性与可重构性理论的自主诊断重构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和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为实现安全可靠自主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晓云副总工程师指出,感知与通信融合是 6G 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一网两用”提供泛在、高精度感知能力,有望在低空经济、智慧交通、安防监管等领域发挥重要价值。王晓云副总工程师从业务需求出发,阐述了通感一体化面临的核心挑战,提出了面向网络化通感一体的点簇网多维协同(SCN)方法,并针对通感网全局最优面临的资源竞争、协作感知、干扰严重三大难点,从点协同、簇协同、网协同三个层次,逐一解析一体化空口、多节点协作、干扰控制等关键技术,为 6G 构建泛在的感知能力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王晓云副总工程师介绍了中国移动当前通感一体的相关实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孙鑫作大会主旨报告
 
  孙鑫副院长指出,在智能化战争形态下,参战要素跨域分布、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对抗手段混合多样,加剧了指挥人员的认知与决策负担。当前,大模型技术具备高效的多模态信息处理分析、复杂逻辑推理、多任务泛化迁移、交互式自然语言理解等能力,为人机协同智能决策提供了有效解决思路。孙鑫副院长首先梳理了大模型技术在美军中的典型应用领域与形态,分析美军大模型技术军事应用的主要趋势与启发;其次,聚焦指挥控制辅助决策,探讨大模型军事应用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从不同粒度上探索大模型时代下人机协同指挥控制新范式。
 
  大会期间,为了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精神,促进人工智能在社会认知与决策中的研究创新和应用,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CICC认知与行为专业委员会、CICC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社会认知与决策大赛”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主持。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费爱国院士、刘颖研究员、郭斌教授、郭鸿飞研究员、王璋盛副总经理等共同启动大赛。
 
  5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将举办“C4ISR理论与技术高峰论坛”“智能指挥与控制论坛”“智能筹划技术论坛”“平行智能指挥控制与管理论坛”“电磁环境认知与利用论坛”“空天信息智能应用论坛”“智能化反恐技术论坛”“应急指挥通信与智能调度论坛”“无人化指挥控制论坛”“空天地立体网络电磁频谱高效安全利用论坛”等10个专题论坛,共有66场专题报告。
 
  与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军事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覆盖智能指挥决策系统、无人作战装备、高精度定位导航、网络信息安全防御、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多个前沿领域。
 
  (本文系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4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一场集结车载/工控/医疗/商显应用场景的国际化科技盛典

下一篇: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盛大开启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