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黑龙江、吉林、辽宁公布全年粮食产量,三大问题引热议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2023/12/13 18:50:23
22443
导读: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为何还能实现粮食丰收?
  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3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一个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北大荒集团113个农(牧)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结果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综合单产达到每亩981.16斤,总产量达到455.89亿斤,较去年增加4.56亿斤,同比增长1.01%,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是北大荒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水稻产量264.37亿斤、玉米产量139.51亿斤、大豆产量48.82亿斤、薯类产量(折粮)0.72亿斤,粮食总产量占黑龙江省29.27%,占全国3.28%,预计粮食商品量在433亿斤左右。粮食产量已连续13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以下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公布的各省全年粮食产量情况。
 
  黑龙江:
 
  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占全国的12.4%,同比增加89.85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287.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57.64亿斤(历史第二高),占全国的11.2%,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加5.04亿斤,超国家下达任务19.94亿斤。
 
  吉林:
 
  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该省克服西部春季旱灾、中西部局部地区夏季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837.3亿斤,创有史以来最高产量水平,已连续三年超800亿斤。“今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三个1’。”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介绍,粮食总产量全国排位晋升1位,从多年的第5位跃升到第4位,实现了“争先晋位”的目标;粮食总产增量居东北四省区第1位,比2022年增加21.14亿斤;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平均亩产达到958.2斤。
 
  辽宁:
 
  2023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12.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第十二位,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此外,辽宁粮食单产达7163.5公斤/公顷,居全国第四位。粮食播种面积达3578.4千公顷。
 
  山东:
 
  山东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81.9万亩,同比增加23.5万亩,增长0.2%;单产449.5公斤/亩,同比增加8.1公斤/亩,增长1.8%;总产1131.1亿斤,同比增加22.3亿斤,增长2.0%,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山西:
 
  今年山西省粮食总产量295.62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76亿斤,增幅0.94%;单产623.48斤/亩,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3.76斤/亩,增幅0.61%。粮食播种面积4741.5万亩,比上年增加16.05万亩,增幅0.34%。
 
  北京: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4.2万亩,比上年增加19.1万亩,同比增长16.6%;粮食总产量47.8万吨,比上年增加2.4万吨,同比增长5.3%;全年粮食单产356.0公斤/亩,比上年下降38.0公斤/亩,同比下降9.6%。
 
  湖北:
 
  2023年湖北再创佳绩。全省粮食总产555.4亿斤,同比增7.17亿斤,增幅1.3%;播种面积7060.5万亩,同比增27.07万亩,增幅0.4%;单产393.33公斤/亩,同比增3.6公斤/亩,增幅0.9%。
 
  江苏:
 
  江苏粮食总产再次突破750亿斤,达到759.5亿斤,创下历史新高。目前,江苏已在全国率先整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8%。
 
  注:以上列举仅为截止目前一小部分省份公布的相关数据。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份丰收答卷实属来之不易,以下三大疑问引关注。
 
  今年自然灾害多发,为何还能实现丰收?
 
  今年,农业农村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200个玉米主产县、100个大豆主产县整建制示范带动,集成配套各类资源措施,精准管控各生产环节。目前,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50万台套,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渐成寻常物件,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助力,加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粮食稳产有了强力支撑。​加之我国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从种子到田头完整的应对机制,有各级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稳产增产、“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农业资源禀赋各异。放眼全国,每年都会有受灾减产的地方,也会有无灾增产的地方。今年我国一些地方确实出现因灾减产的情况,但总的来说是点上重、面上轻,以秋补夏、以丰补歉,因此今年粮食总体上依然是丰收的。
 
  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为何还能实现丰收乃至增产?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多项粮食生产专项补贴等一系列实招硬招下,今年秋粮面积实现了连续第4年增加。而从长远来看,近两年耕地总量减少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这也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单位面积的粮食产出,今年全国粮食单产39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了2.9公斤。今年初,农业农村部还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据专家调查,在行动覆盖的300个重点县,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在面积增加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单产的提升为粮食丰收增产提供了新的动力。
 
  既然粮食连年丰收,进口为何还在不断增长?
 
  从根源上说,粮食产量和进口量“双增”,还是因为我们的消费量增长了。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极大地推动了粮食消费量的增加。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均肉类的消费就增长了35%,这必然带来饲料用粮的增长。
 
  从进口结构上看,我国粮食进口以饲料用粮为主。今年1-10月,大豆、玉米、大麦、高粱等传统意义上的饲料用粮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7.6%,进口小麦占比虽然达到了8.3%,但相当一部分是作为玉米的替代,同样用于饲料加工。从渠道来看,也从以往高度集中于个别国家向多元化发展。与饲用相比,用于口粮的进口粮食占比并不大,且主要用于品种调剂。当前,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8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饲料粮的供给问题当然不能忽视,但是只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了,中国人“吃饭”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发展的主动权就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需要警醒的是:虽然我国已经告别了粮食短缺,但粮食供需仍然处在紧平衡的状态,节粮减损、保护资源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我们仍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无论何时都不能觉得高枕无忧,要在收获、储存、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节约减损。具体到每个人,就是要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湖北日报、央广网、中新网。

热门评论

上一篇:河海直达!山东开启省内河航运物流运输新模式

下一篇:服务行业智造,上海市智能运维产业创新联盟揭牌成立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