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阶段!我国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小易
- 2023/11/29 8:48:22
- 23573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标志着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初步构建。名单中包括北京密云水库站、内蒙古呼伦贝尔站、浙江金华上黄站等,共计55座,涉及26个省区市。
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是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主要负责主要承担区域样地监测任务,积累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数据,对生态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等。而最近几年,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重要支撑,也备受国家层面的关注。尤其是在政策层层加码下,环境监测设备产业迎来了更多历史性机遇。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在报告中提到,2022年我国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监测网络体系运行总体平稳。2023年,将继续“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探索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具体包括组织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与评价、深化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组织开展新污染物监测试点工作等。
随即,在9月份,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业务体系不断完善,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水平不断提高,主动发现生态破坏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精准高效支撑生态保护监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将主要从完善生态质量遥感监测网络、组建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两方面着手。
在这之前,统领性文件《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要求,以2020 - 2035年为期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则初步构建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设想。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认为,环保工作越是深入,对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覆盖范围等要求越高。“十四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重心将逐步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从单一污染物防控转向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管理,相应的市场规模也将延续“十三五”以来的稳步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数据:监测装备制造业、监测运维行业、检测机构行业等三大行业累计市场规模已达近540亿元)
行业高速向前发展,严打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也被反复提及。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中强调,并将持续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在2022年,各地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32起。
可见,在看到机遇的同时,环境监测从业者也将面临更严格的标准要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