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钛合金3D打印消费电子市场有望超百亿元,苹果、荣耀等大厂积极拥抱新

来源:南极熊3D打印
2023/11/3 10:14:24
25173
导读:钛合金3D打印消费电子市场到底有多大?大胆猜想,未来5年内: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一旦规模切入3D打印,有望带来近超百亿元级别的新增市场。
  3D打印在民用领域,或将得到大规模爆发。往往几款产品的市场需求,就足以把目前国内数千台的金属3D打印机的产能全部吃满,大胆想象的话:国内金属3D打印机保有量超3500台,产业应用不断崛起,未来可达百万台?
 
  根据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电器智造行业3D打印研究:钛合金与3D打印,来自消费电子》,单单是钛合金3D打印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元。
 
  2023年11月,多家3D打印粉末材料厂商向南极熊表示,今年钛合金材料需求量暴涨(无论是3D打印用的,还是MIM用的),产能有点跟不上了,上游的钛棒也一度缺货。
 
  3D打印进入折叠屏手机批量生产市场,荣耀Magic V2采用3D打印钛合金卷轴
 
  2023年7月,在荣耀最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gic V2中,成功的应用了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这个零件是折叠屏中的一个关键零件卷轴。在荣耀Magic V2发布会上,荣耀负责人表示卷轴采用“跨界航空工艺,行业首次钛金3D打印。材料强度提升150%,打印温度高达3500℃。”
 
  此前,界面新闻一篇文章中提到,某手机行业供应链人士表示,“荣耀发布的折叠屏V2,是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钛合金技术,新材料主要用于卷轴器件,铂力特、瑞声、长盈精密、金太阳等公司都有所涉及”。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荣耀夺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及份额冠军。同时,据此前Counterpoint数据,荣耀Magic V2斩获第三季度中国“大折叠”市场销量第一。
 
  苹果手机、手表测试3D打印部件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曾预测,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将采用3D打印机械部件。据报告,苹果Apple Watch在2022年的年销量达到5390万块,一旦苹果手表采用3D打印零件,需求量在几千万个级别,将会成为目前用量最大的3D打印零件案例之一。
 
  郭明錤表示,虽然目前在3D打印后,仍须经过数控(CNC)工序做后段处理(由计算机数字控制自动化机床通过刀具切削将毛坯料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零件),但预计仍能改善生产时间与降低生产成本,还将有助于改善苹果的ESG绩效——涉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
 
  苹果新发布的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首次采用钛金属中框(暂时不是3D打印工艺)。到了2024年的iPhone16,将有可能会切换到3D打印工艺。
 
  钛合金3D打印消费电子市场到底有多大?
 
  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乐观来预测,南极熊大胆猜想,未来5年内:
 
  折叠屏手机都用上钛合金3D打印卷轴,每个成本300元,年出货2000万台,卷轴零件市场达60亿。
 
  苹果手机200元左右的中框结构,年出货2亿台,如果都用上钛合金3D打印,市场达400亿。
 
  苹果手表部分零件采用钛合金3D打印,年出货超5000万个。
 
  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一旦规模切入3D打印,有望带来近超百亿元级别的新增市场。
 
  钛合金3D 打印在消费电子的空间有多大?中信证券基于两条主线测算钛合金3D 打印在消费电子的市场空间:
 
  (1)折叠屏铰链轴盖,目前唯一采用钛合金铰链轴盖的是荣耀折叠屏,因此3D 打印在该细分领域的渗透率为100%,经我们测算,若3D 打印保持在钛合金折叠屏铰链轴盖这一细分领域90%的渗透率,则伴随着钛合金材料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空间有望从2023 年预计的4 亿元提升至2027 年的18 亿元,2023-2027 年CAGR 达45.6%;针对全球市场,若3D打印保持在钛合金折叠屏铰链轴盖这一细分领域80%的渗透率,则对应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 年预计的近6 亿元提升至2027 年的21 亿元,2023-2027 年CAGR 达37.7%。
 
  (2)如果苹果采用3D 打印工艺,假设初期Ultra 表壳和Pro中框分别有30%和10%采用3D 打印工艺,则对应的市场空间将达到31 亿元;长期看若Ultra 表壳和Pro 中框分别有90%和30%采用3D 打印,则对应空间约93 亿元。综上钛合金3D 打印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元。
 
  据南极熊了解,目前比较成熟的钛合金3D打印工艺,主要是SLM技术,国内包括铂力特、华曙高科、易加三维、汉邦科技等金属3D打印厂商的设备,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并且部分厂商已经通过了苹果代工厂(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对3D打印钛合金手机或者手表零件的验证,质量和精度已经满足要求,设备已进厂测试。
 
  但是,如果苹果、华为、三星、小米、荣耀、OPPO、vivo这些3C大厂真的大量采用3D打印工艺,会有什么问题吗?
 
  “产能跟不上!”某金属打印打印厂商内部人士告诉南极熊,“像苹果或者华为这种体量的产品出货量,国内目前很难有厂商可以承受得了那么多的生产任务。可能需要几百台甚至上千台金属3D打印机,每年打印钛合金粉末达千吨/年,才能满足大批量零件的交付。太可怕了。”
 
  苹果用上了的话,其他厂商得跟!如果是全部的3C大厂都用上SLM钛合金3D打印工艺,那么将会出现强大的需求,推动金属3D打印设备、材料的强劲增长。
 
  但是,有没有可能有其他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产能要求呢?
 
  2023年8月份有报道称,苹果正在测试使用 Binder jet 粘结剂喷射金属3D 打印机来生产智能手表的钢制底盘。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实验性的。
 
  粘合剂喷射工艺需要先放置一层薄薄的粉末状材料,然后将粘合剂一层一层地印在粉末上,直到融合的金属和粘合剂形成所需的形状。用钢制作表壳的传统方法需要一块金属块,然后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改用粘合剂喷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的需求。
 
  在《潜力大但产业链不完善,入行粘结剂喷射3D打印请看这里》一文中,南极熊做了一些总结。国外知名的粘结剂喷射3D打印厂商的有:Desktop Metal、ExOne(已被Desktop Metal收购)、voxeljet、Digital Metal(已被Markforged收购)、3D Systems、HP、GE Additive等全球性科技企业也看好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的市场前景,纷纷向市场推出了粘结剂喷射3D打印设备。中国的武汉易制、宁夏共享、隆源成型(三帝科技)、峰华卓立等厂商,已经陆续推出相应的产品。
 
  武汉易制科技创始人蔡道生向南极熊表示,“我们600*380*200mm幅面的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生产性设备,一层可打印72个不锈钢表壳(钛合金打印工艺还需攻克),16小时打印整缸16层,1150个手表壳,只需十台机器,年产可达300万件。”
 
  三帝科技产品市场副总经理赵浩博士向南极熊表示,“按目前隆源成型BJ粘结剂喷射生产型设备现行工艺,可穿戴设备的不锈钢结构件已经实现批量生产,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确保产品的一致性,良品率可达99.5%。BJ粘结剂喷射打印将从最初的个别行业应用,逐步转向普适性应用。凭借其敏捷生产和多材料兼容的特性,有望成为增材版CNC,创造千亿级市场。”
 
  强大的需求牵引,或者会推动金属3D打印技术新的变革。
 
  南极熊评论
 
  2023年9月起,南极熊发起了《通知:国内金属3D打印服务厂商名录征集》,收到大批厂商的报名。从几台到几十台到几百台,不同的金属3D打印服务商拥有的金属3D打印机数量、成型尺寸千差万别。这些服务商,其设备多数都是处于活跃工作的状态,有的大型多激光金属3D打印机,一台得连续打印近50天,制造大型的金属件。
 
  据南极熊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金属3D打印机保有量已经超过3500台,而且每年还以近千台的数量在增加。
 
  最重要的是,从这上百家金属3D打印的制造服务内容来看,应用上已经百花齐放,大量正在验证和预研的产品正在随着时间而一步步成熟。可能某单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市场潜力就足以养活几家公司;全部应用加起来的话,将会形成一个大市场。
 
  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截至2023年,我国CNC机床的保有量将超过300万台,占世界CNC机床保有量的近1/3。一旦3D打印技术成熟和应用深入,未来【增材制造将会和减材CNC、等材走向同样的价值,实现“三分天下”】。
 
  南极熊大胆猜想,若干年后(数控加工设备诞生于 1940-1950 年代,金属3D打印机设备则诞生于1990年代,相差几十年),中国的金属3D打印机保有量会不会达到CNC机床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00万台?甚至一样多,达300万台?
 
  原标题:钛合金3D打印消费电子市场有望超百亿元,苹果、荣耀等大厂积极拥抱新工艺

热门评论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入驻亚马逊工厂,最后还得靠人工扶持?

下一篇: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崛起正当时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