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同质化?交互瓶颈?智能座舱迎来革新式升级

来源:盖世汽车
2023/10/24 16:43:19
20111
导读:用户感知不到,或者感知不敏感,都可能导致其活跃度不达预期。这让智能座舱的发展一度陷入尴尬境地。“大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能不断往下卷。”既卷应用,又卷技术创新。
  最近几年,超大屏幕,杜比音效,女王座椅以及多样的驾驶模式,从30万元以上车型到20万元左右新车,逐渐成为标配。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控大屏、车载语音交互和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70%。同时随着智能座舱功能愈加丰富,域控、HUD和DMS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
 
  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但由此也引发出更多思考。如面对智能座舱明显的同质化趋势,车企该如何应对?当人机交互设计遭遇瓶颈,车企又该从哪里创新?
 
  10月20日举办的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华人运通智能座舱产品及AI交互负责人吴晓敏直言,“在2022年、2023年,几乎所有人(车企)都在做相同的事。”不遗余力地搞智能、搞联网、结合场景化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可问题是做了这么多,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改善其实是有限的。用户感知不到,或者感知不敏感,都可能导致其活跃度不达预期。这让智能座舱的发展一度陷入尴尬境地。“大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能不断往下卷。”既卷应用,又卷技术创新。
 
  大模型 助力打造下一代智能化体验
 
  其中一个最直观的应用便是车载语音助手。自2023年以来,大模型上车的速度明显加快,从ChatGPT发布到国内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再到现阶段,大模型已经成为打造车载语音助手的最重要途径。
 
  究其原因,传统语音交互无法实现个性化和情感化的交互能力,而这恰恰是当下用户所需的。
 
  今年早些时候,理想旗下语音助手“理想同学”就加入了其自研的MindGPT,可以支持声纹识别、内容识别、AI绘画、AI计算等功能。10月份,随着智己LS6上市,其自研的GPT大模型也正式上线。而蔚来也已申请NIOGPT、NOMIGPT等商标。
 
  国内首批大模型玩家当属阿里、腾讯等科技大厂,不过要论上车速度,则一定有百度、科大讯飞等AI公司。科大讯飞“LION AI”大模型已经首搭奇瑞星纪元ES,文心一言也将随着极越01量产落地。
 
  近日,百度CEO李彦宏用视频形式展示了极越01智能座舱所搭载的语音交互能力,包括车外语音、四路同说、多模态融合等能力。
 
  李彦宏表示,当大模型与智能座舱相结合,交互得越多,大模型就越能理解人的需求。大模型上车,让智能座舱拥有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诸多能力,即便是七嘴八舌、多人指令、声音交织、连续对话的情况下,它也能理解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并且满足。
 
  吴晓敏也有同样的感触。“过去,语音交互的所有技能都是由产品经理定义。产品经理写各个技能,写完技能的上限有多少就是多少。现在不一样了,AI大模型的自学习能力,给智能座舱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除了能够降本增效,引入大模型一来可以有效改善座舱产品体验。包括语音助手、导航地图等;二来,通过大模型有望得到一些新产品新需求。以大模型为中心,叠加场景化需求,可能会产生新的座舱服务。
 
  大模型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大模型以海量训练数据作为基础,之后更是需要投喂源源不断的新数据,对初步总结下来的模型特征或者规则进行不断调优。也因此,高质量的数据被认为是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在吴晓敏看来,如何把大模型的效果调优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除了要在获取高质量数据上下功夫,解决大模型答非所问、胡说八道的问题也是其中关键。
 
  从大模型的训练本身来看,由于美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GPU成本问题以及供应都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不过,吴晓敏仍乐观认为,接下来座舱体验将会迎来革新式升级,区别于智能语音助手产品,大模型的应用将给用户带来下一代智能化体验。
 
  实际上,华人运通在大模型方面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基于智能汽车(高合)、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的三位一体战略,华人运通通过运用5G、车路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持续推动车路云协同进程,并通过软件定义汽车,实现以模型驱动未来的长远目标。
 
  毋庸置疑,大模型的规模化量产意味着AI新时代已经开启,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功能不断渗透,人机交互也明显有了更新的突破。
 
  AR-HUD催生新的人机交互革命
 
  结合盖世汽车研究院的观点,在中短期内,大屏、多屏依然是智能座舱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不能忽视的是,液晶仪表正逐渐被滑移屏、方向盘交互屏以及W/AR-HUD所取代。
 
  尤其在汽车消费升级和驾驶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趋势下,HUD装车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10月20日举办的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UD业务负责人苗顺平表示,“我们非常坚定AR-HUD增强现实的抬头显示器,会成为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完美融合的产品。它兼顾了信息输出与驾车安全。”
 
  以市面上主流的HUD产品形态来看,C-HUD是第一代产品,因其成像效果差、成像尺寸有限且存在安全隐患,正逐渐被淘汰;第二代产品W-HUD在成像尺寸、成像质量等方面均有所提升,但W-HUD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成像距离近的问题。
 
  第三代产品也就是AR-HUD,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成像距离更远、成像效果更佳。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研经济研究院:讯飞星火大模型大幅超越ChatGPT

下一篇:音圈电机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化进程亟待加速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