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如何高质量发展
- 来源:e-works 王聪
- 2023/7/10 10:19:35
- 23315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当下,出口下滑、外贸承压的挑战正不断加剧。特别是受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既有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带来巨大挑战。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成为上一轮全球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供应链转移的受益者,不仅构建了全球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还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当下,出口下滑、外贸承压的挑战正不断加剧。特别是受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既有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动态多变的国际市场格局,国内制造企业对于供应链愈发重视,领先的制造企业需要权衡韧性和效率,以确保自身供应链系统的有效运行。随着“近岸生产”和“制造网络多元化”逐渐成为企业的优先策略,制造业产业链分工日益深化。日前,在Gartner举办的关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挑战”媒体沟通会上,Gartner研究总监龚慧巍(Vivid Gong)解读了关于全球供应链变革、中国供应链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以及制造企业如何更好的顺应大规模定制,走向服务化等问题,为国内制造企业更好的认清全球供应链趋势,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建议和方向。
直面挑战,全球供应链变革下的“攻守法则”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龚慧巍介绍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约30%,也就是整体18万亿(美元)市场规模中,中国占到5亿(美元)的体量。实际上,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尽管现在以美国为代表正在重构全球供应链市场,但中国作为全球“多极”中“一极”,一直是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龚慧巍表示在供应链更加本土化和短链化的趋势下,中国制造业呈现出3个独有的特点:
1. 以能源作为禀赋型。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在能源电力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以中国、俄罗斯、中东、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中亚链条越来越紧密。根据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到的能源转型投资最多,高达5,46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的近一半。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在该领域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先优势有所扩大。
2. 以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禀赋型。中国一直有着人口密集特点,在劳动力方面有着先发优势,尽管目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目标,但国内的人力资源优势依然存在,只是相较之前有所减少。并且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加速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加入CPTPP等适应和引领区域价值链,进而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3. 以技术作为禀赋型。从比较优势来看,中国制造区门类齐全,随着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3D打印、5G技术等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数字化正更好的赋能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借助各种数字化技术和工具,能够帮助国内制造企业降低信息传递和跨境交易成本,增加中间品、服务和技术的可获得性。
龚慧巍强调虽然有些国家希望通过全球供应链重塑之机将中国排除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与中国供应链“脱钩”,但实际上很难成功。因为供应链贯穿企业价值交付全过程,是企业实现业务愿景、促进价值增长的一项关键职能,全球供应链部署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是众多企业提升其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例如我们看到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的“灯塔工厂”中,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到132家,其中中国本土拥有50家,居全球首位。而随着世界环境的愈加多变,对于中国企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培育“以我为主”的链条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图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
决胜未来,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更需“知行合一”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重构与调整,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供应链上的多维布局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各环节的协同效益。这其中,以产品服务化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有利于打通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促进供需匹配,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根据Gartner调研数据显示:73%的制造商将在5年内提供产品服务化。随着制造业面临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诸多挑战,产品服务化是摆脱制造业困境的有效方案。
龚慧巍介绍以往谈到“微笑曲线”,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而中国在其中是比较低端的,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在龚慧巍看来,虽然发达国家可能借助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制约中国,但中国也可把握数字时代的机遇利用数字智能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自我发展。
对此,他将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分为三个不同维度,认为不同的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先,是生产制造维度,企业需要从客户需求到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仿真试验、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过程的全部贯通,实现数据驱动。例如对企业级BOM的有效管理,是制造企业实现设计重用,提升研发效率,实现产品快速配置的基础。
其次,是针对市场销售的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订单的销售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加大畅销产品的产量。此外,在万物互联的今天,物联网数据不光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还可以通过采集已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数据来反馈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不断改进产品。同时,企业如果想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服务,也需要基于采集的运营数据来合理计费,监控产品的运行状态,确保产品能够正常使用。
最后,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其中涉及到对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等多项内容。龚慧巍表示随着现代供应链从“链式”转变为“网状”,其全局效率的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方的跨域深度协同。企业可以对外建立供应链管理的门户,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商业伙伴间的全链贯通;对内将供应链管理软件与ERP、CRM、APS、QMS、MES、SRM等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让供应链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落地。
图 企业在不同维度下的信息化系统高效集成
面对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上述只是一张全景图供企业参考。在具体实施环节,龚慧巍介绍对于“产、供、研、销”每个环节都有着适合企业自身的切入点和方向。围绕全球制造业变革,落实到企业个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来打造透明、敏捷、智能、弹性的物流与供应链,构建韧性。Gartner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国内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和供应链升级趋势,帮助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敏捷地应对市场波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