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学苹果做定位生态,安卓生态要撑起定位的另一半天?
- 来源:物联传媒
- 2023/4/11 10:07:29
- 23301
近日,据国外知名爆料者Kuba Wojciechowski透露,谷歌正在开发一项类似于苹果Find My的应用,将有可能随Android 14一齐发布。据了解,在该应用的加持下,设备关机时依然可以进行定位,在Android 14的源码中,该硬件抽象(HAL)名为hardware.google.bluetooth.power_off_finder。
根据代码注释,预先准备的指纹(Finger Network)密钥将被写入设备的蓝牙芯片,即使设备处于关机状态,该芯片也会保持开启。另一方面,根据Kuba的说法,谷歌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含所有安卓设备的庞大定位网络,支持UWB、Apple AirTags等定位器,以及谷歌自己的“grogu”。
可见,谷歌或并不只是针对手机,而是要基于安卓的设备生态开展新的定位服务,其中应用低功耗蓝牙的无电定位是一大特色,而苹果近日也有低功耗定位的动作,将在设备中加入新的微处理器。结合以上新闻,有两点值得讨论,一是大量的安卓设备在定位需求上是否更有想象空间?二是低功耗定位是否已成未来趋势?
模仿和超越背后
是庞大的市场
当年与iPhone一同被熟知的,除了苹果的产品本身,还有一句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虽然今天的苹果不再能通过产品打动人,但在生态建设上,其通过已有设备建立的服务体系,尤其对定位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却仍然超前。
以AirTag为例,通过别人的设备定位到自己的AirTag,其实一直是苹果该产品的一大特色。
由于此功能的存在,既解决了标签反跟踪的问题,还能通过全世界范围内苹果设备组建的网络,给遗失物寻回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苹果对物联网中“网”的理解,现在看来,也开始受到其他品牌的模仿。
谷歌携带安卓入局,无疑是给智能设备的定位服务带来了不小想象空间,在资产追踪需求量逐渐增大的今天,其背后的商机也正在涌现。
从手机、手表市场来看,目前操作系统层面只存在苹果与安卓,从其他的IoT设备来看,智能家居、车载应用等体量较大的场景,使用较多的也是安卓。而如果谷歌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建立定位网络,那其覆盖面将遍布整个地球。
简单来说,如果把每个设备都虚拟成基站,用以定位和查找附近的标签或其他设备,安卓的覆盖面将能给资产追踪及设备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定位服务。同时,以此为基础的UWB、蓝牙等通信芯片也会在定位服务上,迎来真正的爆发。
并且,从谷歌本次爆料的相关消息来看,其条件也有设定——低功耗。一直以来,低功耗都很难撑起高精度定位的算法,但如今随着各巨头对“组网”思路的转变,低功耗定位是否能达到新的高度呢?
低功耗定位有说法吗?
在三月底,MacRumors论坛上有人发帖称,苹果iPhone 15 Pro和Pro Max将使用低能耗微处理器,即使在手机关机时也能保证某些功能如Find My程序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人曾在去年 iPhone 14 Pro正式发布之前准确泄露了“灵动岛”的细节,所以其言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具体情况为,苹果将通过新的微处理器取代目前SoC(AX)芯片的超低能耗模式,允许iPhone在关机或电量耗尽后的24小时内通过Find My进行定位,还有蓝牙/UWB和Apple Pay快捷支付模式等功能。
可见,苹果也在布局低功耗定位,与此同时,低功耗定位的市场正肉眼可见地增长。
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就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续航能力的需求看来,在未来低功耗的服务将会是一大趋势。
第二,就定位本身而言,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精度定位不再局限于地图软件,根据企业及用户的需求,定位会从简单的位置服务,扩展至资产追踪、数据监控、行为分析等。
第三,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在以往的产品设计中,定位服务的性能和功耗始终让厂商难以权衡,毕竟对于移动中物体的定位还需要注重实时性,通信服务需要连贯。而一旦低功耗定位能够实现,这将解决存在已久的选择问题。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设备参与“组网”,低功耗定位在正悄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未来,当谷歌利用安卓打通最后一道屏障时,C端场景下的定位服务模式以及市场格局,便会迎来重大的改变。
结语
在过去,低功耗定位多半存在于物联网产业的B端市场中,尤其在很多定制化场景里,更少的运维和更低的隐性成本能有效降低支出。但随着物联网概念进入C端市场,并与消费电子产生更多交集后,基于人们对续航的需求,低功耗定位也成为了一大趋势。
在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布局后,未来的定位生态将出现不小变化,并且对上游的芯片企业和下游的终端企业而言,仍然是好消息。而届时也将是物联网的概念真正进入C端市场之时,每一个能够通信的设备,都将为网络做出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