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国多地加速“智改数转”,打造“智造强企”
-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 2023/1/10 16:07:50
- 39800
" 智改数转 "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 " 关键增量 ",更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供应链阻隔、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迎来了诸多的困难。要破解难题,既要靠政策助企纾困,也要靠企业修炼内功,不破不立。
地方政府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为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与此同时,企业也在积极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找到生存、发展的新赛道。
南通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在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发布。
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并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特别是《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以来,全省上下正在形成你追我赶、加速推进“智改数转”的工作热潮。
扬州加快“智改数转”实施意见
为推动现代化新扬州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每年滚动创建百个标杆、实施千个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为“制造强市”“网络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中提到,目标2022年,完成“双千”目标,实施千项“智改数转”项目、覆盖千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加速应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能级持续提升,重点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
威海全力推动“智改数转”提速扩面
近年来,威海市把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作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突破口,构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的推进体系,全力推动“智改数转”提速扩面。该市积极培育多层次的标杆示范体系,让企业有成熟经验跟着学习。
例如,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提升工程,对先行先试、成效较好的企业,总结提炼、大力推广可学可用的经验案例,实现产业链有标杆、分行业有示范、细分场景有样板,进一步提高“智改数转”推广效率。
扬中市以“智改数转”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扬中市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积极引导企业走智能化、数字化(智改数转)发展道路,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的模式初见成效。
三明市稳步推进“智改数转”
7月25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三明市“十四五”数字三明专项规划》。规划中指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区块链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与此同时,数字三明建设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在产业升级方面,全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逐渐流向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智改数转,有效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开发了一批高端新产品、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促进了产业链延伸拓展。
盐城加速企业“智改数转”
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今年以来,盐城市积极组织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转型行动计划,2400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全面展开,实施1700多项数智化改造项目。
得益于链上众多头部企业纷纷“加仓”盐城,以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助推产业经济提档升级。据悉,该市已累计创成109个省级以上示范试点,实现县(市、区)、重点行业全覆盖,累计上云企业超千家。
镇江市出台“智改数转”三年实施方案
4月,镇江出台了《镇江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三年实施方案明确,开展诊断服务对接行动、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破除“智改数转”实施阻力,促进“智改数转”落地落实。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行动、工业软件应用行动、智能装备升级行动等,夯实“智改数转”基础支撑,加快“智改数转”多点突破。
在“智改数转”过程中,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市正在全力加快部署5G基站、IPv6、窄带物联网等基础网络,支持企业升级改造企业内网,引导企业开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与应用,夯实企业“智改数转”网络根基。
德州勇闯“智改数转”新赛道
德州市积极贯彻国家、省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据了解,该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3家,智能制造场景3个,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省级数字经济园区5家,入选数量全省第3位;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35家,上云企业累计超过2万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