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通信技术迭代史,明白扎克伯格为何allin“元宇宙”
- 来源:物联传媒
- 2022/10/31 9:36:22
- 23251
近日,多家知名通信企业先先后完成了5G RedCap技术验证,相比过去制定规范、发布政策或普及知识,技术验证算是一个新的拐点。值得一提的是,此次RedCap技术验证已从实验室走向了室外,笔者也对近期新闻进行了如下汇总。
作为物联网行业的新型通信技术,5G RedCap一直在业内备受关注,无论是技术上的优缺点或商用上的难易点,都让人充满好奇。但要讨论RedCap之前,还需先讨论商用了3年却仍饱受诟病的5G。
怎么理解5G?
不难看出,时至今日在网络上仍存在着5G的负面评论,主要针对“除了提速别无它用”的问题。另外,对普通消费者而言,5G应用的不接地气加上昂贵的资费,始终难以得到认可。
于是,5G被打上了“不符合大众需求”、“鸡肋”的标签,但真是如此吗?
回溯过去,从通信迭代的历史来看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是需求决定技术,还是技术引领需求。
当电话出现时,火爆全球的是电报,而当手机出现时,火爆的是电话……这个现象同样适用于1-5G。
不难发现,在通信技术领域,并不是由需求带动技术的发展,而是在技术的引领下,需求才逐渐出现。每一个G(Generation)都是一场革命,改变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1G用硬件(手机)改变了世界,2G用软件(语音文字)改变了世界,3G用硬件(智能手机)+软件(音视频传输)改变了世界,4G用设备IP化和速率(网络)改变了世界……
也不难发现,不光是通信技术的作用,软硬件等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详细来说,以3G为例,3G一开始主打的是信号稳定、成本低廉和安全性能好等,但真正使其成功改变世界的,是其全面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
可以理解为,通信技术本身并不能完全起到改变世界的作用。类比来看,通信技术更像是“经济基础”,而它衍生出的软硬件也即“上层建筑”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4G皆如此,那5G呢?从现在的媒体宣传来看,5G似乎正在复刻4G的道路,试图再次通过传输速率来造就一场革命。而明显这一点行不通,“过剩的性能就是鸡肋”,“4G已经够用,我们不能为了迭代而迭代”这类声音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在质疑5G。简单来说,如果拿不出配套的软硬件,便改变不了这个时代,那它甚至称不上一个Generation。
但笔者在研究5G的革命点时,才发现它与4G也截然不同,同时5G要改变的确实是整个时代,而且大家已身处其中。
从5G的宣传词“高速率、低时延、海连接”可以说,它不过是4G加强版。但如果关注它针对的软硬件,却能够发现它与4G的不同之处——硬件(智能设备)、软件(元宇宙)、网络(Web3)。
这是一套全新的基于无线通信的“上层建筑”。为方便大家更好理解“Web3”和“元宇宙”,笔者在网络整理了较多人认可的解释:
Web3:当流量、变现、私域一系列词汇出现时,改变这个时代的序幕就已拉开。而其终点也非常明确,就是“杀死”平台,以个人为节点来构成网络,重新定义互联网。
元宇宙:通过可穿戴设备将进入一个虚拟空间,可以在视觉、触觉、听觉上实现与现实世界无二的体验。
过去,在IP化盛行的4G时代,人们无论是创作、制造或销售产品,均是依靠公司、企业、机构等一系列平台。平台虽然帮助了不少人,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利益链上的累赘。通过 “Web3”,它成为了“去中心化”第一个开刀的对象。
另外,从4G时代开始,自媒体运作模式逐渐崛起。如今该模式也不仅适用于媒体,而转变为一种思维和生活理念,人们基于此来构建新的拓扑网络,即“Web3”。相隔万里的人则使用“元宇宙”实现如真实场景中的交互。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利用手中实现无数功能的智能设备,进行无障碍创造,也能向他人无障碍推介自己的作品,不再有机构平台抽成。
最关键的一点是,只有5G或更新的Generation,才能够承载如此大的网络数据量。如今也不难理解为何扎克伯格会all in“元宇宙”,为何各龙头企业纷纷探索“Web3”,因为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
但目前5G始终面临着造价太高的问题,也导致5G能实现的美好愿景难以如期而至。不过为解决此问题,3GPP设计了5G RedCap。
RedCap,5G普及的催化剂?
自5G RedCap技术出现以来,已有不少科普性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便不多赘述,简单介绍其应用场景即可。
国际电信联盟将5G的应用场景定义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eMTC(海量机器类通信)三种,而这三种技术下的设备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但由于5G价格过高(模组价格在500-1000元),同时大部分场景并不需要如此极致的性能要求,于是给5G的普及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出现了5G RedCap(轻量级5G).。
同样,3GPP提出了3类RedCap的典型应用场景: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
而对于目前应用于物联网各场景下的技术,RedCap和4G Cat.1等中高速率场景出现了重合。所以也不难推断,RedCap就是当4G退网时用以替代的技术。
如文章开头所述,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按照IMT-2020(5G)推进组制订的《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 NR RedCap关键技术要求》,完成了RedCap的技术验证。加快了其落地商用的进程,但从很多角度看来,RedCap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今4G迎来了商用的巅峰期,而RedCap还处于技术发展初期。就算商用也需要等5G在通信领域足够普及,基站等基础设施足够丰富,同时成本足够低时,才可实现存量替代。
只是相比物联网时代之初4G Cat类产品,RedCap的普及将更快。作为加速5G落地的催化剂,RedCap已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借助“Web3”和“元宇宙”的浪潮,其技术迭代将比过往的通信技术更快。
但未来清退目前的4G Cat类产品将是一项大工程,毕竟目前大多数厂商都在加紧布局4G Cat类技术,落地产品也越来越多。
不过对5G而言的好消息是,上表提及的不少上游芯片厂商已完成RedCap技术验证,而模组厂商例如广和通等,已在不同的场合宣称正布局5G相关模组,最早于2023年投产。
同样,在RedCap实现普及后,其产业链价值也将再次发生变化。伴随新业务的引入,曾经在2G/3G/4G时代发生业务内容变更的网络运营商、设备商、内容提供商、银行的计费系统等,又将迎来一次新的革命。
结语
未来已至,身处时代的洪流中,人们既在建设和经历,却又通常感受不到此过程。5G在将来也不可能再只是以传输速率为唯一卖点。同时在诸如“元宇宙”、“Web3”这些难以定义的概念中,正藏着通向未来的钥匙。
而作为物联网未来通信的RedCap,也将为物联网通信市场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