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翻三倍,AR/VR临界点已来
- 来源:物联传媒
- 2022/5/23 10:53:59
- 24463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XR(VR/AR)报告,全球XR头显市场出货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1100万台增长到2022年的3000万台,2025年将达到1.05亿台。眼下Oculus Quest系列、索尼PlayStation VR2和苹果 AR/MR头显都将集中发布,背靠字节跳动的Pico正加速奔跑,据传将上调今年VR设备出货量目标至180万台,一切正如Counterpoint认为,2022年XR头显销量将会开始进入爆发期。
在政策、资本、市场多重利好下,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初创公司都在积极参与,XR行业临界点已来。
国内XR硬件玩家及布局一览:
XR行业临界点三依据
硬件体验友好,价格利于市场培育
根据现有量产厂商的产品形态及售价来看,XR产品基本以一体机为主,其功能完善、轻量化的特点使硬件体验更加友好,且售价基本在3000元以下,与中高端智能手机的价格相当,利于C端市场培育。
应用场景日渐多元
不仅在游戏影音场景带来创新体验,近年XR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相继落地:
在工业场景,AR可应用于生产环境模拟、机械操作培训等环节;
在K12教育、职教场景, XR技术可对难以实操的高价值设备进行虚拟仿真实训学习;
在高危作业如电网等领域,VR虚拟仿真技术支持对大型设备进行操作学习,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在医疗领域,使用AR、VR技术支持对手术进行术前规划、远程协助、急救安全教学等;
在文旅行业,XR技术推动产生更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
头部大厂加快布局,最大力量拉动行业增长
苹果在智能硬件终端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前有ipone引爆智能手机市场,后有iPad、iwatch、TWS无线耳机不断引领智能硬件浪潮,相关消息透露苹果将于2022底或者2023年一季度发布AR/MR头显,那么随着苹果在C端的强大号召力,AR头显发布后或将在行业内带来连锁反应,尤其消费级市场上有望实现突破。
头部企业行动后,将吸引更多玩家入局并丰富生态,最大程度推动行业发展。
2022年5月26日,由亚马逊云科技主办的智能硬件行业创投与发展助力峰会(暨亚马逊云科技“新一代智能硬件加速营”发布会)将于中国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地——广东深圳召开,峰会将切实从智能硬件及XR产业机遇、产品研发思路等核心话题出发,结合亚马逊在营销、出海、AI赋能、融资等环节的能力和经验,为入会者带来最实际的知识和商机,致力促进产业伙伴交流合作。
XR智能硬件四趋势
XR一体机未来是主流
XR一体机是指具备独立处理器的XR头显,即具备独立运算、输入和输出功能。其功能上虽不如外接式XR头显强大,但没有连线束缚,自由度更高。
短期VR向C,AR向B
分别来看,VR头显在2020年和2021年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Oculus Quest2在消费领域以及DPVR和Pico在企业领域的良好表现:Quest2上市后热销累计超1000万台,中国厂商DPVR和Pico在2021年出货量皆突破50万台;
AR头显从2016年开始主要服务于企业细分市场,但这种现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改变,随着Apple的入场,更多其他品牌将对消费级AR领域进行布局。
AR硬件有望接棒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相对于VR偏重于游戏、娱乐、社交等场景,AR具备更清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除了Meta重注VR外,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都更加重视AR领域的布局。
从硬件导向逐步向营销导向、内容导向过渡
以pico为例,2021销量暴涨很大程度源于字节自身流量平台营销,XR硬件已经到了规模化营销的阶段,通过营销来提升消费者对XR的认识与兴趣,同理Meta也开放了首家线下实体店来满足用户体验。而内容则是XR的生命线,内容生态直接决定XR的未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在自身没有强大营销资源及生态能力的情况下,借助第三方平台的力量或许是条捷径。
面对XR行业的临界点,创业者如何抓住行业时机并享受XR时代红利?这场智能硬件行业创投与发展助力峰会将回答以上问题。
峰会亮点
1.天风证券、香港X科技基金嘉宾带来智能硬件及XR市场脉搏分析,阐述创业融资机遇;
2.亚马逊云科技携最新智能硬件新品(家庭机器人Astro)亮相,解密创新技术;
3.亚马逊云科技IoT全矩阵产品新介绍——全矩阵产品与用户服务介绍;
4.智能硬件独角兽大咖分享创业故事,碰撞思想火花;
5.亚马逊云科技“新一代智能硬件加速营”正式官宣,公开“入营”一手信息。
大会议程:
原标题:一年翻三倍,AR/VR临界点已来
(本文系物联传媒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