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能源汽车另一赛道,氢能源汽车的出路何在?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2022/3/11 11:55:57
48473
导读: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据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续航、补能和环境问题。
  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据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续航、补能和环境问题。
 
  续航、补能成新能源汽车消费痛点
 
  《2021中国用户新能源车消费决策和态度调研报告》显示,续航、补能成为影响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种类大致归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镍钴锰酸锂电池)等几大门类。除此之外,氢燃料电池也逐渐步入新能源电池市场。
 
  氢燃料电池续航如何
 
  氢燃料电池在消费者关注的续航和补能问题上表现也有着亮眼的表现。据统计,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汽车续航能力通常在500km以上,近日宝马发布了一款续航500km以上的氢燃料汽车,储氢罐充满仅需 3-4 分钟。氢燃料电池续航时间长,补能快的优势尽显。
 
  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无法实现低温环境下的快速启动和补能。锂电池依靠化学反应实现放电,温度过低的状态下电解液没有了强流动性,续航缩减在所难免。此外冬季气温寒冷,开启空调后,电池的续航能力自然有所下降。与一般的电动汽车低温补能难不同,氢燃料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低温条件下也能实现快速补能。
 
  低碳环保,氢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长久以来,汽车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十分突出。《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乘用车全产业链碳排放总量约为6.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74%的碳排放来自汽车的使用环节,26%的碳排放则来自上游产业链的制造环节。而氢燃料电池通过氢与氧的直接电化学反应发电,是电解水的逆过程,排放物质只有水,在汽车的使用环节上对环境十分友好。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走向
 
  北京冬奥会期间有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丰田、北汽集团、福田、宇通等企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参与冬奥会保障服务,同时冬奥会配备了30多个加氢站。虽然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尚未形成市场规模,但冬奥会的示范运营给了氢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加氢站的运用也能加速氢能源电池汽车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
 
  事实上,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布局发展氢能源汽车产业链。宝马此次推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氢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的可行性。
 
  当然,氢能源汽车也有着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1. 氢气的来源问题。氢气的制取从电解水开始,耗费电能,产生氢气,氢气再发电过程中还会有能量损失。目前电解水系统的能量转化率只有80%。
 
  2. 加氢站成本昂贵。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到2025年,我国计划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5万辆,建成加氢站至少300座。国内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达到118座,但其中处于亏损状态的超过70座,一方面在于加氢站的建设以及运营成本非常高,年运营成本就在2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加氢站收入过于微薄,每公斤氢的毛利只有十几元。
 
  3. 金属铂稀缺。在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会用到金属铂作为催化剂。而铂的产量小且价格昂贵。
 
  氢能源汽车发展成本降低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速发展氢能利用产业,形成上下一体的商业化产业链及标准化部件迫在眉睫。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家居业掀起“智能变革”全屋智能将迎来重大升级

下一篇:中国车要有中国“芯” 半导体技术仍是汽车发展重要风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