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1智能驾驶行业高层频频“换新”,离职创业潮接连上演

来源:盖世汽车网
2021/12/31 9:06:18
26758
导读:对于智能驾驶行业来说,需要有具备传统车企、零部件思维的人,更需要有赋予传统车企创新能力的人。
  2021年,随着汽车智能化成为业界共识,整个智能汽车行业也持续处于躁动期,人才流动屡屡上演。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涉及到的高层人事变动近40起。
 
  一方面,跨界车企、增量部件供应商相继上场,不计成本加入“抢人大战”。另一方面,Tier1人才持续流入智能驾驶行业,传统车企高层向高端子品牌“下放”。与此同时,相较成熟的智能驾驶企业间人才流动频繁,核心高层带着技术与能力出走,投入创业也不绝如缕。
 
  跨界企业高层调动频繁,“造车”进度持续提速
 
  作为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跨界车企在智能驾驶人才战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无论是华为在组织架构上的深化,还是小米、集度在团队高速扩充上的持续“抢人”,都旨在加快“造车”进度,为“造车”蓄力。
 
  任正非曾于7月底及9月初接连签发两则有关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人事任命,该业务也最终迎来组织架构深化调整。两则任命显示:
 
  ○ 余承东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 王军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并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 卞红林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研发管理部部长;
 
  ○ 免去苏箐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进入战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
 
  华为称该任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核心管理团队不变。此外,华为继续强调自己不造车,聚焦ICT,华为做智能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而今年上半年才官宣 “跨界造车”的小米和百度,要想在进程上实现“超车”,自然要持续布局人才招揽。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曾直言,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技术,现阶段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超过500名专注在L4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人才。据悉,目前小米汽车团队成员已超过500人。
 
  9月,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官宣加入小米系风投机构——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专注于智能汽车技术生态领域。胡峥楠加入后,外界视其为小米汽车首次出现的关键人物。
 
  紧接着来到10月,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汽车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负责产品、供应链及市场相关工作,并向雷军汇报。
 
  另有消息称,近日刚退出北汽新能源董事职务的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已入职小米。据悉,于立国为李肖爽校友。
 
  成立300余天的集度汽车,目前重要管理人员也陆续到位。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曾任摩拜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被选中主导集度汽车的原因,或许可以从李彦宏对其的评价中一探究竟,“夏一平是一个懂车、懂互联网、有创业经验、有技术背景、有激情、有使命感,是非常适合和难得的人选。”
 
  在夏一平加入集度汽车后,多位原摩拜单车重要人物也相继加入。曾完成摩拜单车IT搭建的章华现担任集度汽车IT总监;曾负责摩拜开放平台业务的陈超超现担任汽车产品总监。
 
  近期,原福特中国电动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也屡新,出任集度汽车副总裁及用户发展和运营负责人,他将负责汽车营销、渠道、售后等市场体系搭建,向市场推广“汽车机器人”。
 
  此外,有着丰富的体系搭建、市场统筹经验的罗岗,以及原新石器无人车CTO王伟宝也已加入集度汽车。
 
  据悉,集度目前已有600多名员工,计划年底将团队扩充至1024名员工。集齐多位行业专家,集度汽车的研发进度持续提速。
 
  Tier1人才持续流出,传统车企人才“下放”
 
  随着众多科技企业入局智能驾驶行业,在合作与竞争中逐渐构建出不俗的智能驾驶生态,也吸引了多位Tier1高层进入,以求在新赛道上做出新成绩。
 
  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博世此前流出的两位高层——原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以及高级副总裁蒋京芳。
 
  今年9月1日,地平线宣布陈黎明出任地平线总裁一职。“为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早日到来贡献力量。”这是陈黎明对外宣称的加入地平线的主要原因。要知道,相比于无人驾驶应用层,地平线其实是更易实现商业化的产业链上游企业。
 
  而在陈黎明加入地平线之前,前博世高级副总裁蒋京芳也正式加入了禾多科技,担任高级副总裁、合伙人,直接负责自动驾驶产品的量产落地。
 
  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表示,蒋京芳的加入将显著提升禾多在自动驾驶工程开发、量产交付方面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高质量交付和全场景数据迭代保驾护航。
 
  此外,前安波福中国区主动安全总工程师郭恩庆也已于5月加入智能驾驶技术服务商智驾科技MAXIEYE,出任CTO一职,领导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及管理工作。
 
  对此,智驾科技MAXIEYE表示,郭恩庆的加入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全栈技术自研能力,在智慧出行产业变革的时代跑出智能网联中国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车企高层也在持续向高端子品牌“下放”,例如长城。3月5日,长城汽车公布原哈弗总经理文飞“升任”长城汽车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沙龙智行CEO。
 
  文飞之所以被选派为沙龙智行项目“掌门人”,与其独到的营销见解分不开。公开资料显示,文飞已在汽车圈耕耘15年,期间横跨主流合资品牌(东风日产)、自主品牌(长城)以及豪华品牌(沃尔沃、英菲尼迪),历任传播高级总监、副总经理等要职。入职沙龙后,文飞也将依托在哈弗品牌任职期间体系化、用户化的管理思维,以及数百万级体量的品牌经验,为沙龙智行发展新品牌和新市场提供重要助力。
 
  一个月前的广州车展上,沙龙首款车型机甲龙亮相,定位为纯电动轿跑车,售价48.8万元,全球限量发售101台,一时间“风光无限”。发布会当晚,文飞也给出了其选择沙龙的原因。他说,他有太多看不惯。看不惯PPT造车,看不惯有人割韭菜,“看不惯,那就干!”
 
  成熟企业流动频繁,创业项目异军突出
 
  事实上,在文飞之前,沙龙创始负责人是李鹏,而就在接手沙龙三个月后,李鹏选择离职,并在今年4月创立了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悠跑科技,该公司近期正专注于开发电动汽车底盘。
 
  据了解,李鹏曾在2018年加入地平线,担任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后来,李鹏加入长城汽车,负责推动数字化转型。在长城汽车期间,他先后接手仙豆智能与沙龙智行。与此同时,结构更为简化的智能汽车,也让他看到了潜在的创业机会。
 
  成立短短半年间,悠跑科技就已获得了三轮融资,背后投资者包括余凯、经纬中国、博世旗下博原资本等。悠跑科技试图通过“上下分体式开发”,打造具备硬件标准化、软件平台化能力的“UP超级底盘”。据估算,应用该款底盘,整车开发周期可缩短至1年,研发成本最高可降低60%。
 
  在离职创业潮中沉浮的还有小马智卡原业务团队成员。
 
  原小马智行负责战略合作和融资的副总裁赵睿璇于今年7月发起了一家名为行猩科技的公司,原小马智行创始成员之一的肖波为其联合创始人兼CTO。
 
  据悉,小马智行此前收获的来自丰田、一汽的战略投资以及与采埃孚旗下商用车控制系统事业部的合作都由赵睿璇主导。那么,行猩科技要做什么?业内人士表示,行猩科技将从电动底盘出发,瞄准自动驾驶卡车,并致力于推行换电方案。
 
  另据相关媒体报道,小马智卡自动驾驶技术总负责人潘震皓、美国团队规控负责人孙又晗此前也在小马智卡业务调整后先后离职,并在北京发起注册了“北京擎天智卡科技有限公司 ”。
 
  此外,图森未来总经理薛健聪也在6月底宣布离开图森未来,并以联合创始人和CEO身份加入新能源商用车公司“梵星VanShine”。以期通过厢式货车、中型卡车、重型卡车和清扫车,拓展城市智慧绿色交通与物流的运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成熟企业间的流动也异常频繁。例如原蔚来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出任富士康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华为自动驾驶研究部部长陈奇出任极氪自动驾驶副总裁,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项目群总监张晓洪出任蔚来高级产品经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出任蔚来算法研究专家等。
 
  另有部分企业高层或因竞业协议限制,或因个人发展未明,在离职后暂未露面,如原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孔旗,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轻舟智航合伙人、商务副总裁郝景山,华为自动驾驶首席运营官姜军,华为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等。
 
  总而言之,“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对于智能驾驶行业来说,需要有具备传统车企、零部件思维的人,更需要有赋予传统车企创新能力的人。行业内人事变动持续震荡,也进一步凸显出了行业的朝气。而步子才刚开始迈开,因此谁都有机会。
 
  (原标题:2021智能驾驶行业高层频频“换新”,离职创业潮接连上演)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1年智能制造“双十”科技进展(国际篇)

下一篇:浙江大学研究所联合菜鸟发2022十大物流科技趋势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