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请回答2021:元宇宙的虚与实!

来源:镁客网
2021/12/9 9:43:09
22266
导读:元宇宙的风吹了一整年,歇一歇来看看盘点。
  魔幻的2021,公认的元宇宙“元年”。
 
  正如这个急遽奔流的时代一样,对“元宇宙”的定义目前也处于高度的模糊和不确定中。但知微见著,无数行业、企业和个体消费者们围绕着“元宇宙”的一举一动,却又以碎片的方式共同拼出了这个时代“元宇宙”的完整面目。
 
  虚实之间,既有市值猛涨、被重金收购的美好,也有盲目追高、损失惨重的残酷,更不乏冷眼旁观者的质疑和远离。
 
  因此,伴随着2021年终将至,我们有必要去回顾下:在这波澜壮阔的一年里,元宇宙江湖中有哪些或激动人心、或啼笑皆非、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重现元宇宙这场(或许是又一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史诗之旅的序章。
 
  1、“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2021年3月10日,“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就冲破400亿美元。也正式把“元宇宙”的概念推向了资本市场乃至全世界。
 
  Roblox是什么?简单来说,可以视其为一个UGC沙盒游戏平台,玩家自由创造、开放度高是其最大特点。其主要用户是了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大量的青少年游戏爱好者。据数据统计,截止去年9月,全球共有700万开发者在Roblox上制作了1800万款游戏;用户在Roblox平台上的游玩时长超过1万小时。
 
  截至12月8日,Roblox的市值已经冲到了671.4亿美元。而伴随着其股价的不断攀升,元宇宙概念也开始在全世界“炽手可热”了。
 
  2、字节跳动收购pico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世界互联网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巨头们也不会放过任何“风口”。实际上,腾讯的马化腾早在2020年底,就颇有先见之明的提出了和元宇宙概念高度相的“全真互联网”概念。而随着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让字节跳动这家互联网新贵在对“全球风口”的追逐上显得更为激进。
 
  8月份,字节跳动“豪掷千金”,成功收购了国内VR行业头部厂商Pico。90亿元的天价不仅远超Pico此前70亿元的估值,还硬生生吓跑了竞争对手腾讯。而字节跳动此举意义明确:无论元宇宙概念如何变化,硬件始终是最重要的落地入口,因此,抢占VR/AR设备这片高地绝对是当务之急。
 
  但和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相比,国内更多的小微企业们如果想要在这股热浪中分一杯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不少企业动起了“曲线救国”的歪脑筋。
 
  3、元宇宙商标遭疯狂抢注
 
  商标注册向来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样,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商标抢注的热潮。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全国已经有15000多件“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申请,其中已经注册成功的为3657件,还有10290件显示仍在注册申请中。
 
  仅看商标注册名称来看就令人眼花缭乱:从“元宇宙家庭”到“数字殡葬元宇宙”,从“单身元宇宙”到“健身元宇宙”,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而从申请主体来看,既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也不乏一些巨头企业的身影。
 
  说到底,商标抢注更多是一种期望在元宇宙大潮中能捞上几条大鱼、几只螃蟹的投机行为,最理想的莫过于把商标卖个好价钱。而比起商标注册这种“轻量级”蹭热点,在国外大火的NFT,算得上是真金白银的砸钱了。
 
  4、NFT创造“吸金神话”
 
  在元宇宙的浪潮下,NFT(非同质化代币)这一概念突然爆火。
 
  其实在区块链时代,NFT就已经出现,最早被用于鉴别传统艺术品的真伪。当需要加密的艺术品放到区块链上后,它便无法被复制拷贝,更不存在盗版,这一类艺术品就成了NEF商品。
 
  随着元宇宙的框架逐渐明晰,NFT商品“可辨真伪、自带价值”的属性立刻被敏锐的投资人发现。此外,他们还发现了NFT商品的“漏洞”——任何数字资产都可以进行“NFT化”,最终导致各种奇怪的商品被投资者打上了“NFT”的标签,被用户直呼“割韭菜”。
 
  例如,NBA球星库里曾花费18万美元的高价购买过一张NFT头像,瞬间引起网友热议。又比如支付宝推出的数字火炬,被炒到了300多万元的天价,
 
  由此可见,在缺乏有效政策监管之前,NET市场正处在野蛮生长阶段,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
 
  5、虚拟人又火了
 
  除了NFT以外,“虚拟人”技术也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逐渐觉醒。
 
  如今的虚拟人已经做到十分逼真,例如最近爆红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还有此前话题不断的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等等,他们都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了账号。
 
  但这一类虚拟人更像是一种“IP符号”,而元宇宙概念之下的“虚拟人”则代表了真实个体在虚拟世界的化身。
 
  此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 2021大会上利用虚拟形象Toy-Me与观众互动、网易CEO丁磊也利用虚拟形象在元宇宙中为自家产品“敲锣上市”……当然,元宇宙中的虚拟人形象并不一定是都是现实中的翻版,每个人都可以定制自己想要的外表。
 
  总得来说,元宇宙的技术环境让虚拟数字人发展迎来利好,作为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一环,未来势必是各家科技公司发展的重点。同时,“虚拟人”技术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构建虚拟人的高成本问题。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虚拟人”还是更适合商业化的To B市场。
 
  6、Facebook更名Meta
 
  相比于一些科技公司对待元宇宙持有“观望”态度,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可谓铁了心要投入元宇宙的怀抱。不仅宣布要投入数百亿美元全力奔赴元宇宙,甚至将公司改名“Meta”并换上了全新的Logo。
 
  扎克伯格解释到,“Meta”源于元宇宙的英文名Metaverse,同时也是希腊语中“超越”的意思。新Logo则和“∞”符号相似,预示着Meta的美好未来。
 
  对于Meta来说,元宇宙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网络”。通过元宇宙这一平台,Meta希望将旗下的软件融为一体,给用户更完美的社交体验。
 
  另外,借助Oculus Quest 2 VR设备,Facebook还计划推出耳机、眼镜等一系列硬件,帮助用户融入元宇宙。
 
  但批评者认为,Facebook的改名是为了规避此前一些负面新闻。也有分析师认为,Facebook改名是受到今年苹果隐私新政的影响,过去依赖数字广告收入的互联网巨头被迫调整策略。
 
  无论是哪种说法,Facebook在元宇宙上的探索确实是众多互联网巨头中最激进的那一位。
 
  7、沾上“元宇宙”,概念股集体飙升
 
  “元宇宙”已经成为了概念股的“财富密码”。以国内市场为例,包括佳创视讯、宝通科技、中青宝、AMD……股价均出现了上涨,可谓谁沾谁火。
 
  其中比如中青宝,在搭上“元宇宙”的东风后,股价在短短两个月内飙升3.5倍,市值猛增近80亿元。
 
  但有一点“魔幻”的是,这一波股市利好的业中,有的并非是元宇宙概念股。
 
  比如芯片概念股景嘉微,从公司业务到对外发言,均未涉及“元宇宙”业务,就因为一则莫须有的传闻,股价就飙升了20%。
 
  虽然被人民网点名炒作之后,一些本就是“蹭热点”的概念股出现了下跌,但更多的概念股还处于上涨状态中。
 
  而如果说股市因为“元宇宙”这一概念呈现“魔幻走势”,在另一个产业上,元宇宙造成的影响,才可谓“年度魔幻之最”。
 
  8、花上2740万,在虚拟世界买个房
 
  破防了,破防了!
 
  这边还有95后为买不起刚需房而苦恼,那边却已经有人豪掷千万,只为在“元宇宙”买块地皮。
 
  从一开始虹宇宙的50万小岛,到林俊杰70万买房的Decentraland,再到最近刚以2740万刷新虚拟房产记录的Sandbox,“虚拟房产”炒房热还在继续。
 
  只是一个游戏皮肤而已,却能如此“吸金”,这约莫就是元宇宙的“魔幻”之处吧。
 
  9、热捧的另一边,是一群“清醒者”
 
  当一群人在为元宇宙狂欢的时候,旁边还站着一些“清醒者”。
 
  比如库克,“不要讲什么元宇宙,我们将它称作AR。”
 
  又比如周鸿祎,当下的元宇宙代表了一种新的“圈钱手段”,也代表了人类的没落:
 
  第一,元宇宙幻想的虚拟现实,还要假以时日;
 
  第二,第二,Facebook的幻想不代表未来,而是代表人类的没落,“如果大家都生活在虚幻的空间里,它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发展。”
 
  与周鸿祎持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刘慈欣,直言道“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最后
 
  眼下,2021年已经进入尾声。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元宇宙”如何从默默无闻,到一夜变身“年度C位”,也阅尽了它起势之后上演的那些虚虚实实。
 
  元宇宙是一个趋势,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这个赛道。但当我们回到技术和产业本身,不夸张的说,当前的“水分”还是太多了,并不利于前期用户对这一技术或产业的正确认知。
 
  继今年的爆发之后,如何挤去更多的水分,或许是明年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关键之一。

热门评论

上一篇:《人民日报》盘点经济发展十大亮点,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1.9%

下一篇:助力800V高压平台上车,自主SiC加速抢风口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