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全球首家!阿里所有业务100%上云

来源:OFweek物联网
2021/11/16 13:48:07
23730
导读:11月11日,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表示,阿里巴巴业务已全部跑在阿里云上,体验如丝般顺滑。经过历年双11的“大考”,阿里技术实现了多级跳跃。
  11月11日,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表示,阿里巴巴业务已全部跑在阿里云上,体验如丝般顺滑。经过历年双11的“大考”,阿里技术实现了多级跳跃。
 
  在此之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把所有业务都放在自家公共云上,这意味着阿里云有能力应对高难度复杂环境下的技术挑战。
 
  而在十余年前,阿里云还在那片天量数据构筑无形工地上,艰难的成长着。
 
  艰难的“飞天”之路
 
  时间回到2008年,淘宝业务飞速发展,积攒了海量的数据资产。
 
  因为淘宝的C2C属性,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是无数的数据交集,交易数据在不断增加,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分析需求
 
  当时淘宝在储存数据时使用的还是IOE体系,即IBM的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EMC的集中式存储),但是IOE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淘宝的业务发展需求,软件发展到极致之后,真正限制其发展的反而成了硬件。
 
  当IOE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淘宝的业务需求,2009年,阿里云计算系统”飞天“立项,那时候没人知道,这个国产云计算服务,将在十年后撑起无数中小企业的云端运作。
 
  当时,飞天要和淘宝业务发展速度做竞争,相当于给一辆在高速行使的汽车换车轮,而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纰漏,更难的是,还要保证云系统的完美与独立性。
 
  就像2021天猫双11时程立说的那样,要把阿里巴巴的业务全部迁上公共云,挑战巨大,不仅要保证业务不中断,还需应对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今年年初,阿里巴巴把最繁重的一个业务——搜索业务顺利搬到了云上,而消费者和商家对这个“开着飞机换引擎”的过程毫无感知。
 
  也许伟大的事情,开始本就充满着荆棘,阿里没有退缩,并且做好了在云上打持久战的战略:一年投十亿,坚持投十年。
 
  有时候,一件新生事物的诞生并不是缺多少钱,而是看不到回报的时间,当时云服务的需求还不清晰,很多人都在质疑阿里云天量投资背后的意义。
 
  因为,从投入产出比来看,阿里云本来就是一个无底洞,并且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好在阿里并没有从经济的角度去限制阿里云的发展,一直默默坚持到了2016年,阿里云大放异彩。
 
  这一年,杭州城市大脑建立。杭州希望根据交通摄像头记录车流信息,动态调整红绿灯状态,避免出现拥堵,但是无论以每秒万次的频率处理车流数据,还是瞬间得出红绿灯调整的最优解,都无法依靠人工来计算。
 
  但阿里云却可以轻松负担起城市大脑的计算梁,成果就是,杭州的堵车程度从全国第四降到了第五十七。
 
  经此一役,杭州城市大脑让人们看到了云计算的能力,也让云服务的民用和商用之路更加顺畅。
 
  首个100%云上双11
 
  时间来到了2021年天猫双11,阿里巴巴宣布首次实现了100%上云,成功扛住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流量洪峰。
 
  11月11日零点刚过26秒,天猫双11就迎来了流量新峰值,订单创建峰值达58.3万笔/秒。据悉,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字工程之一,双11是对阿里技术的“大考”。从2014年采用自研数据库承载交易系统、2015年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架构、2019年核心交易系统上云、再到今年全栈自研技术支持双11,这一系列操作,也透露着今年的双11并不值得和往年的双11相提并论。
 
  如今,阿里云支撑了整个阿里系生态,在云计算的加持下,阿里巴巴在不可阻挡的壮大,菜鸟(智能物流)、蚂蚁(金融科技)、盒马(新零售)等一系列新物种开始创造传说。
 
  并且阿里云做到的远不止这些,一边是对内赋能,另一边是对外输出。对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使用阿里云的产品以及一系列开源项目几乎已经成为了必选项。
 
  此前,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阿里云会再投2000亿,用来搞新技术,搞新基建。
 
  现在看来,阿里云的第一个产品叫”飞天“,已经代表了用技术铺平前方道路的野望,也许新基础技术一开始并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回报,就像人们只关注绚烂的花,却忽视了埋藏在土里的根系。
 
  但是根系却是花开的本源,同样的,以技术为基建立起来的世界,将会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技术的价值,往往藏在未来的远景里。

热门评论

上一篇:出货量近亿颗,滤波器企业左蓝微电子获亿元新一轮融资

下一篇:喜讯:铭控被认定“2021年青浦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