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毫末智行:融合长城车厂基因,让自动驾驶在安全基础上更聪明

来源:盖世汽车
2021/6/24 15:52:02
24284
导读:6月22日,在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的品牌开放日上,毫末智行披露了HWA高速驾驶辅助系统批量装配长城汽车 “摩卡”的最新进展及规划。
  6月22日,在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的品牌开放日上,毫末智行披露了HWA高速驾驶辅助系统—小魔盒1.0批量装配长城汽车 “摩卡”的最新进展,也公布了毫末智行小魔盒1.5的最新规划。
 
  从今年4月开始,长城旗下WEY品牌旗舰SUV摩卡成为大规模搭载毫末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毫末智行HWA高速驾驶辅助系统是国内首款功能设计领先、场景覆盖全面、可规模化量产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摩卡的深入结合也意味着毫末的乘用车自动驾驶由此真正落地。
 
  在通往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不同厂商选择了不同的模式,然而短时间内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仍然无法实现。但是毫末智行与长城汽车这对组合,则采用步步为营的战略,朝着全自动驾驶的目标,由辅助驾驶到L3级别自动驾驶,再到一些场景中的L4级别自动驾驶,逐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长城汽车的硬件基因让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车厂+技术公司的“GM Cruise模式”
 
  与其他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商相比,毫末智行能快速落地,大规模搭载量产车,除了技术过硬之外,也得益于它与长城汽车的渊源。
 
  毫末智行的前身是长城汽车自动驾驶前瞻分部,由长城孵化而出,如今是一家独立的科技创业公司,而长城汽车既是它的股东之一,也是它的大客户。目前,毫末智行有三条业务线,包括乘用车自动驾驶、低速无人驾驶物流车和自动驾驶硬件。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毫末智行是‘车企+技术公司’Cruise模式的中国代表。”
 
  Cruise原本是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于2016年被通用汽车收购,目前估值高达300亿美元。它采用的是“传统大规模量产车厂+独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模式,在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逐步分场景攻克,快速落地装配到量产车上。
 
  这种模式不同于业界存在的Google和百度等巨头公司开发自动驾驶系统,也不同于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推出电动车的同时配备自动驾驶系统。
 
  与之相比,“GM Cruise模式”以及“长城+毫末”的模式,依靠量产车大规模装配落地的优势,能快速收集大量实际驾驶数据,快速迭代系统,把软件和算法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据毫末智行CEO顾维灏介绍,装载了小魔盒1.0的摩卡目前已达到五千辆,“按照计划,小魔盒截止到2022年将搭载在长城数十款车型上,而三年之内将搭载百万辆长城汽车。”通过多个车型发力,毫末智行的“小魔盒”将成为业内“车型最多”“总量最多”“量产速度快”的大规模量产自动驾驶产品。
 
  对于自动驾驶这种人工智能应用来说,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广泛装配之后,数据规模上毫末智行势必会超过同行。而数据处理,毫末也拥有业内领先的软件和算法团队,能通过技术自动处理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以及不同业务线收集而来的海量数据。
 
  在毫末的发展中,数据智能是其核心,而毫末旗下三条业务线又一起组成了毫末发展的“风车战略”。
 
  所谓“风车战略”,毫末智行CEO顾维灏曾经介绍,数据智能这个核心能力是风车的轴,三条业务线是风车的三个扇叶,三个业务不断向数据智能提供数据,让这个“中央大脑”变得更聪明,然后“大脑”再把迭代升级的自动驾驶能力反哺给三个业务。这样,数据智能和三个业务间就互相促进和带动,整个风车也就转动起来。长期来看,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优势也将形成马太效应,成为毫末的一个护城河。
 
  而眼下,长城摩卡就成了加速毫末风车战略的第一股风力。
 
  长城汽车的硬件基因赋能
 
  毫末智行的车厂基因,不仅让它有了资源优势,能大规模装配量产车以及快速获得数据。对自动驾驶技术本身,长城硬件基因的融入也让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有了独特的竞争力。
 
  在毫末智行公司中,既有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也有来自长城汽车等主机厂商的汽车工程师。而这些硬件工程师带入毫末的则有车厂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对用户驾驶体验的理解,以及长期做辅助驾驶积累的场景经验等等。
 
  甄龙豹介绍,安全性是车厂长期以来 “深入骨髓”的意识,互联网阵营过往则特别重视用户体验,这两种取向其实并不完全一致,在自动驾驶中需要平衡。而毫末智行思考的则是在“安全基础上尽可能的聪明”。
 
  在设计之初,对于硬件、软件和整个系统毫末都有严格的安全等级要求。“比如对每一个零部件,毫末都会考虑众多数据参数是不是能够覆盖全部场景,假如在某些场景中失效,是不是有足够的手段弥补,保证车在失效到人接管这段时间空窗期内有足够的安全性。”甄龙豹介绍说。
 
  毫末智行工程师王天培介绍,毫末智行也是全球第一个做“全冗余”的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转向冗余、制动冗余、传感器冗余、通讯冗余、电源冗余、硬件冗余,这背后既有对用户驾驶安全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极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来支撑,考验团队的硬件工程能力和对车辆本身的理解。
 
  在软件测试时,毫末也会通过仿真测试、封闭场测试、公共道路测试等,去设置各种实际的公况,看系统的表现是否能确保足够安全。
 
  以摩卡搭载“小魔盒1.0”测试为例,王天培介绍,整个过程测试里程达到了45万公里,在全国范围内,测试车经历了城市、城际、高速路以及各种山区、隧道、道路等场景。在真实路况中不容易碰到公况,比如前车突然转向、近距离障碍物突然出现等,毫末则用仿真测试来模拟,也会模拟暴雨,大雾等情况,来看系统是否能够应对。
 
  “安全基础上尽可能聪明”,意味着毫末的自动驾驶系统在确保驾驶安全之后,也会全面考虑用户的体验。长城汽车等车厂长期积累下来对用户行为的洞察以及做辅助驾驶的经验,这时候则能快速体现在自动驾驶系统的体验层面,区别于其他软件系统出身的厂商。
 
  过去,互联网公司工程师虽然在做自动驾驶系统,但是他们的数据来自公司有限数量和车型的实验车,他们对车辆本身的理解以及对最终用户需求的理解都有欠缺。
 
  比如,自动驾驶领域会认为一辆自动驾驶车在跟车时,离前车很近则表示它非常智能,可以控制自己。但实际上,车上乘客自然会害怕,可能会慌忙接管操作。这种细微之处的处理则能呈现不同系统的体验水平,而背后则是一整套长期对用户洞察的积累。
 
  类似的,以大车同行为例,比如业界榜样特斯拉等厂商对自动驾驶的设定是在大车边正常驶过,不做特殊处理。然而,在大车边行驶多数用户都会有恐惧心理。毫末则人性化地在系统中开发了自动避让功能,大车经过时,自动驾驶会在本车道内进行流畅无感的偏移,减少用户恐慌。这不仅是给用户心理作用,实际上也同时提高了高速场景下的安全性。
 
  此外,在过弯道时,特斯拉等自动驾驶系统通常不会降速,而毫末智行的HWA会计算弯道曲率来降速,减少恐慌。在这背后,有上千次的测试积累参数,以适配弯道速度。
 
  毫末智行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限速标志,进而调速。但不同于其他实现该功能的自动驾驶系统,其他系统比如特斯拉会出现道路限速识别不准确且突然提速、降速的问题,给用户增加恐慌感。而毫末的策略则是主动询问,提示用户是否根据限速标识来调速。
 
  类似这样的设置还有很多,而这些原则与细节并非都与技术有关。车厂多年以来对人机共驾场景的准备和积累,如今都快速融入到自动驾驶系统中,成就了毫末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
 
  迈向个性化以及L4级别自动驾驶
 
  按照计划,毫末智行今年年内将逐步推出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提升系统的智能水平。
 
  眼下摩卡搭载的毫末小魔盒1.0是HWA高速驾驶辅助功能,使用场景为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快速路。该方案通过搭载1个前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4颗超声波雷达、1个智能驾驶控制器、ADAS地图、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
 
  而接下来的小魔盒1.5是NOH高速自动领航辅助功能,在1.0基础上进行扩展,该方案通过搭载3个激光雷达、8个毫米波雷达、3个视觉传感器、高精度地图、导航及定位系统等传感器设备,新增业内领先的安全处理系统,能够在驾驶员未及时接管时,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小魔盒1.5能够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实现L3级辅助驾驶功能,基于导航在高速公路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能力。支持用户全程脱手,减少操作,提升用户行车便捷性。
 
  目前,毫末数据工程师李旭升介绍,行业内自动驾驶系统普遍设定一种驾驶风格情况下,小魔盒1.0向用户提供了三种驾驶风格:运动、适中、舒适,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在毫末智行的计划中,将来会通过全球首款AI定制智驾系统AI Feed来实现自动驾驶的个性化和“千人千面”:就像互联网中推荐引擎能学习用户行为来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接下来,毫末的自动驾驶系统也能模仿驾驶者的个性化驾驶风格, 推动智驾产品从“用户适应型”产品向“适应用户型”产品的代际飞跃。
 
  GM Cruise这种车厂+技术公司的模式,实现了软硬件与算法更好的融合,将各方面人才和资源优势汇集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动驾驶的潜力。而毫末智行则贯彻这种模式,步步为营,逐步覆盖各种场景,最终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梦想。
 
  (原标题:毫末智行:融合长城车厂基因,让自动驾驶在安全基础上更聪明)

热门评论

上一篇:百度公开“车辆停车检测方法”相关专利,可实现自动定量测量

下一篇:吉利回应与小马智行合作造车:系误读,双方未进行交流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