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发展不断提速,回收处理渐成巨大难题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21/6/8 10:28:37
- 47804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作为重要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的情况下,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已经来到80GWh,市场规模突破650亿元。
在此背景下,随着行业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的持续利好,市场资本投资进一步青睐,以及新基建战略价值的不断凸显,未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还将飞速成长。届时,动力电池生产、出货和使用量将急速猛增,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将不断迎来拓展、深化和成熟。
但与此同时,废电池回收也将成为行业不得不重视的新挑战。动力电池寿命有限,随着产品的不断“出新”,必然需要对废旧电池进行“推陈”,而据悉,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有接近80万吨的退役动力电池,这对于我国废电池回收处理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
因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尚不够完善,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商业模式相对单一、使用规模有限、运行效率不高等。同时,如何降低回收成本,实现多场景使用,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回收中的各种黑作坊、土办法等乱象也亟待监管和整治,现有条件还无法应对挑战。
而一旦动力电池回收无法满足未来需求,无疑将对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众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毕竟,废电池得不到科学、有效处理,很可能流入黑市或者随意丢弃,届时将给土地、水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污染,同时也将扰乱行业发展秩序,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与安全。
基于此,增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完善相关机制刻不容缓。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就特别提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此外在今年初,工信部也发布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二批企业名单,新增正规回收企业数量。
可见,如今我国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已经高度重视。而接下来,进一步解决回收难题,则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例如首先,需要我国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回收体系,建设一体化溯源监管平台,解决电池收不上来的问题。同时,强化政府引导的配套支持政策。
其次,也需要我国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的技术模式创新,在销售、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条发力。比如,加大对电池快速检测分类、三元锂电池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引导鼓励梯级利用“车电分离”、换电、电池租赁等新模式探索及应用等。
此外,更需要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环境安全风险及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增强全社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各方都积极发力、相互协作,让制度、技术、管理等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动力电池回收才能不拖后腿。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