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凝心聚力,推动国产客机飞行人才培养——第六届民用航空培训产业国际

来源:第六届民用航空培训产业国际论坛
2021/5/31 17:04:54
24219
导读:2021(第六届)中国民用航空培训产业国际论坛于5月26-28日在廊坊成功召开。
  随着我国民航产业的快速发展,飞行员数量和飞机数量迅速增加。截止至2025年底为止,预计ARJ21国产飞机将交付200架。飞行人才的培养与国产模拟器的适配问题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2021(第六届)中国民用航空培训产业国际论坛于5月26-28日在廊坊成功召开。

政策与市场
 
  “国产民机起步不久,国内制造厂家飞行训练理念内容更多沿用传统军事理念,国内用户自身经验能力以及国产民机运行能力经验不足,国产民机存在的特殊性对训练的影响较大。”
 
  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局张凌志先生对当前飞行员培训现状做出了总结并分享未来飞行训练(运输)发展方向要基于能力与数据进行高度定制,因人施教、因事施教,要注重国产民机飞行训练、明确训练目标、要采用系统化分析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效果评估,最终实现安全高效飞行。
 
  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28个月,9269万小时,安全运送旅客47.68亿人次。运输飞机在册3940架,通用飞机在册2919架。中国民航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但安全与训练保障能力尚未匹配。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王延广分享了国航在飞行安全与训练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困扰,并分享了解决之道:调整飞行训练理念;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充实人员资质保证体系;以及提高训练秩序管控能力。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区副总裁马涛通过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数据比对,对全球航空业做出了展望与总结,他提到:2020年疫情导致航空客运遭遇挫折,但货运业务目前已重回危机前业务量;预计2024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全球航空市场的重心持续东移。亚洲市场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ARJ21运行交流与课程
 
  成都航空作为ARJ21飞机全球首家用户,在五年的运行中,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国产飞机运营模式。针对该模式,成都航空有限公司飞行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翁祖东从训练体系与深化改革探索进行了经验分享。从有经验的飞行员中挑选组建ARJ21飞行团队;探索建设适用于ARJ21的训练大纲体系;根据ARJ21机型特点组织训练提高安全飞行保障;逐步推行PLM;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力争通过不断的探索,为国产民机的事业做出贡献。
 
  华夏航空飞行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晨介绍了当前ARJ21在华夏航的运行情况,安全状态,飞机技术状态,以及服务品质。遴选优秀飞行员组建 ARJ21 飞行梯队。此外,在专项工作中探索数据化、信息化在飞行中的应用,提升飞行品质保障安全;进行飞行可靠性因素分析;总结实践,进行优劣势分析,最终实现ARJ21高效安全飞行。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易之从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展开防撞安全训练,分别是(1)如何防止事件发生;(2)防止错误操作;(3)防量;(4)低高度ACAS的避让训练。周总提到,需要加强多方协作,比如民航组织,民航局以及飞机制造商训练大纲的完善,保障航司的训练臻于完善,使飞机的飞行更加安全。
 
  PLM是中国民航飞行训练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全面建成民航强国,锻造高素质飞行队伍的重要支点。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飞行师胡献忠分享了海航的PLM当前的实践并作出了展望,期待借助PLM电子课程,实现建立数据制度推进数据的深度应用;解决顶层和基层的矛盾;以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飞行员和教员队伍。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王震威从ARJ21数据包的构成、飞行模拟机数据包情况、飞行模拟机的研制以及交付情况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目前ARJ21的运营机队已经50架,年内会将近100架左右,整个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达到200架。用户数量接近10家。这对各大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发展的好时机。

  据悉,每20-25架飞机要配一台模拟器。随着国产民机交付量的上升,模拟器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涨,这必将为飞行模拟设备产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科技部批准民航安全和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针对扩展包线训练(EET),航科院飞行模拟机鉴定办公室张唯伟机长自概念深入,对模拟训练设备以及飞行培训两方面深入介绍了飞行模拟机的新应用。经由数据分析,对“中国制造”的飞行模拟机提出思考与展望。
 
  论坛以“凝心聚力,推动国产客机飞行人才培养”为主题,20余位国内外航司及行业专家针对国产飞机培训体系建设,飞行技术管理及提升培训实效等三大板块展开讨论,200余位来自主机厂、航空公司、模拟器、航校&培训公司、协会、院校、政府、技术厂家等行业内嘉宾齐聚热议,通过交流学习的形式强化各航司的人才培养及储备,为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声明:本文系第六届民用航空培训产业国际论坛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稿件真实性请自行判断。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评论

上一篇:数智变革为航空工业科技创新注入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DIC Forum 2021:盛夏沪上,走出寒冬的显示产业将如何开启新篇章?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