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徐必业:我们要在拓斯达做对的事情

来源:拓斯达 王子莹
2021/5/17 10:34:51
22263
导读:徐必业,是拓斯达研发中心总经理。拥有15年华为任职经历的他,可谓是出身光鲜。凭借着当年的工资待遇及华为股票,即便他安于现状,生活也足以过得很富足。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这个方法行不通,很容易导致技术故障。”
 
  “不不不,这样会增加客户成本的。”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很难突破技术上的瓶颈!”
 
  ……
 
  会议室里传来了阵阵激烈的争吵声。原来是拓斯达的研发人员在开项目会议。如果说,技术开发是一个充满争论的过程,那争论便是研发团队会议的常态。“如果没有争论,研发就完了。”徐必业说,“我们所有的争论都只为做出好的产品。”而什么是好产品?他认为,好产品一定是满足客户需求的。
 
  乔布斯说过,寻常不过的石头,经过相互摩擦,互相砥砺,发出些许噪音,才能变成美丽光滑的石头。这正如研发一样,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团队汇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让他们互相冲撞、争执,发出些许噪音,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产生美丽的结果。

  跳进“火坑”,我们不悔
 
  徐必业,是拓斯达研发中心总经理。拥有15年华为任职经历的他,可谓是出身光鲜。凭借着当年的工资待遇及华为股票,即便他安于现状,生活也足以过得很富足。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
 
  2018年,他毅然辞去华为的高薪工作,投身于拓斯达。“我不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结束,所以我得找一个有挑战的岗位去延续它,甚至是能让我在职业生涯里创造更多的东西,让人生活得更精彩、更丰满。”他如是说。
 
  回想起初到拓斯达的日子,徐必业坦言“确实很崩溃”,就像是温水青蛙一下子跳到了“火坑”里的感觉。“这并不是说华为的工作轻松,而是指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都非常完善,员工们各司其职,工作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他解释说,“相比之下,拓斯达的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研发团队非常薄弱,岗位职能缺失,而且各项流程和标准不完善,产品也是问题不断。”然而,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他并没有退缩。“如果我只想安逸度日,那为什么还要主动去改变?既然这个挑战是我自己选择的,那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但他为什么偏偏选择的是拓斯达?
 
  “一是,国家在大力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无疑是朝阳行业,那肯定有更多的机会去施展自我;二是,经过了解后,我感觉拓斯达的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跟华为的企业氛围很像,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干好了就可以,不用顾虑太多;三是,跟吴丰礼董事长面谈的时候,我感觉他非常真诚,加上公司定位和岗位职能也与我自身职业规划相符合。所以,我很快就给吴董答复,我加入。”徐必业回想道。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我加入”,便成了徐必业职业生涯重要的转折点,也给拓斯达在自主研发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因为有梦想我们聚在了一起
 
  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拓斯达要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硬道理。“我们目标很明确,研发中心的定位和战略就是要研发控制、伺服和视觉三大底层技术。有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我们才有底气。”
 
  要创新,必须靠人才。所以,招聘技术专家成了徐必业的首要任务。
 
  “公司研发薄弱,我们怎么才能请得动行业技术大咖?”
 
  “要如何做别人才愿意过来?”
 
  “我们要打造一支怎样的研发团队?”
 
  一开始,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但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人才不是找不到,而是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我相信,既然我能来拓斯达,那一定也会有人跟我的想法差不多。”徐必业坚定地说,“我们招聘技术人才有两个标准:一是,要跟咱们拓斯达‘群体奋斗 群体成功’的企业文化和‘开放协同 因我不同’的组织气质相符合的;二是要有创业梦想,想在机器人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我们就专门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找。”
 
  前路漫漫,虽屡遭挫折,但终将柳暗花明。“因为底子薄弱,我们确实遭受过很多拒绝。但幸运的是,最后我们吸引到一批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伙伴。”如今,在拓斯达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眼里有光、心中有梦,从五湖四海相聚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在奋进。2020年,拓斯达研发技术人员880人,占总员工人数比例 33.73%,较2019年增长46.2%。
 
  “目前,咱们研发中心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超过40%,大部分毕业于211/985高校。控制、伺服和视觉三个主要方向都分别由具备博士学位的首席技术专家带领着,持续进行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徐必业介绍,拓斯达研发团队的人员有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的中国台湾专家,有放弃知名企业高薪工作跳槽过来的青年才俊,也有携妻带子举家搬过来的技术人才……
 
  谈起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徐必业认为,这样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团队反而更稳定。“大家都是因为有梦想才聚集到一块的。来拓斯达之前,他们就知道条件是艰苦的,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需要放弃的也很多。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拓斯达,证明他们内心有很强的驱动力,是真的想为自己、为团队创造不一样的价值。”他说,“也正因为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研发的目标是为了把产品做得更好,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所以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能放心大胆地去争论,在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激辩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拓斯达的研发分为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基础技术研发包括控制、伺服、视觉等底层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开发主要聚焦工业机器人产品及自动化解决方案。“除了三大底层技术的开发以外,我们还会深挖细分行业的痛点与难点,结合客户需求研发各类产品,如拓星辰TR005-HP600机器人、五合一伺服、传送带跟踪分拣工艺、天地盖工艺等等。”徐必业说。
 
  “满足客户的需求永远是我们产品研发的目标。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他强调,“如果这产品不是客户需要的,即使做得再精美、功能再强大,对于客户来说也只是个无用的工具。”因此,研发要实现创新,就要求研发人员一定要走近客户,深入现场,了解客户需求。“我们经常会走访客户,与客户交流。他们不时会给我们提出新的需求,这往往会成为我们研发创新的切入点。”
 
  有位做纸盒包装的客户,希望有一款机器人产品能在快速运行的传送带上完成天地盖的贴合,实现“一边走一边贴”,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满足这一需求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机器人和传送带的高度配合,还要求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能完成抓取与按压动作。除了对节拍要求高以外,精度要求也是极高,0.1°的误差就会导致整个抓取贴合过程失败。
 
  当时,行业内仅有两家公司具备天地盖贴合的技术,但产品价格较贵。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拓斯达研发中心接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徐必业说:“我们首先要去分析需求,分析实现这种技术的瓶颈在哪,然后针对瓶颈一步一步攻克。”从立项、研发、测试到投放客户现场使用,研发中心仅仅用了四个月实现了技术研发。自此,拓斯达也成为了行业内第三家拥有天地盖贴合技术的公司,且其精度和一致性都能跟老牌公司的技术相媲美。当配合节拍性能出众的拓斯达机器人工作时,可在客户生产线上实现每分钟35个的高速贴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功满足了客户需求。
 
  经过三年的累积与沉淀,拓斯达研发团队建设日渐趋于成熟,人员也基本稳定,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其中部门文化也在实践中逐渐沉淀了下来,凝结成“必达·极致·创新·协作”八个字。“必达”要求研发人员要坚定信心排除万难,达成使命;“极致”要求研发人员具有韧性,死磕每一件小事;“创新”要求研发人员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权威;“协作”则要求研发人员群策群力,输出团队成果。
 
  “这八个字是我们部门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研发人员自我规范的箴言。值得欣慰的是,在工作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徐必业微笑地说,脸上泛起了一丝自豪的神情。曾在周末假期将至,客户现场反馈辅机控制器出现卡死问题,经过排查找出原因,软件开发部门迅速做了规避措施解决问题。一位研发工程师临危受命,独自肩负起辅机控制器最新软件版本发布的任务,并于第二天深夜在空无一人的辅机装配车间进行调试和功能测试,完成后又对需要发货的辅机设备进行升级和重新包装。他在假期前仅用了一晚时间便解决了客户问题,让客户深深感受到了研发中心“必达”文化,也体现出了拓斯达“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价值观。
 
  我们要在拓斯达做对的事情
 
  徐必业表示,公司一直很重视研发,除了不断引进重要研发人才之外,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20年,拓斯达设立广东省3C智能机器人与柔性制造企业重点实验室,以3C行业工业机器人产品核心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及价值挖掘作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具有智能化前景且行业适应性强的产品;还成立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驱控一体化系统及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配置了千万级的研发设备、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和产品测试车间,拥有专业的研发辅助工具软件、硬件,可有效地开展产品研发、测试及其应用,获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证。
 
  据财报显示,2017年,拓斯达的研发投入仅为3652.95万元。但到了2020年,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1.61亿元,同比增长129.83%,占营收5.83%。2021年一季度研发费用2513万元,同比增长53.97%。4年间,研发投入翻两番。
 
  “如今,我们的底层技术不断突破,六轴多关节机器人主力型号新增3款,四轴机器人(SCARA)主力型号新增2款,并联机器人(DELTA)主力型号新增1款,同时五合一伺服交付、动力学算法和视觉算法的落地,初步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拓斯达研发人员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坚实脚印,更加坚定了咱们走自主研发的创新发展道路的信念。”徐必业如是说。
 
  在徐必业看来,研发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团队。“如果技术空白,我们可以招对应的技术人员;如果技术不懂,我们也可以学习。只有团队是无法替代的,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拥有一支专业高效、同心协力的研发团队,是公司宝贵的财富。”

  短短三年,见证着研发团队从小到大、从大到精的过程,徐必业感慨万分。曾经的辛酸早已忘怀,额头的汗水也已擦干,在前行的路上,他的步伐更加坚定。未来,他将跟随着公司“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的战略,继续带领研发团队深耕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以解决客户痛点为目标,研发出更优更精的产品。
 
  “我们要在拓斯达做对的事情!”他说。

声明:本文系拓斯达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稿件真实性请自行判断。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评论

上一篇:博实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服务”的双轮驱动竞争优势显成效

下一篇:电车里的核心“CPU”!比亚迪IGBT6.0芯片将发布:性能重大突破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