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布“4+1”规划
- 来源:南京市科技局
- 2021/2/3 10:57:06
- 25720
日前,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布“4+1”专项规划和2021重点平台项目情况,擘画未来15年发展新蓝图。南京国家农高区于2019年11月18日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农高区。农高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如何完成“国家队”职责使命?会上发布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规划等4个专项发展规划及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答案。
一是建设“一城一环”,空间布局明确
南京国家农高区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区,规划范围为溧水区白马镇行政范围全域,面积为145.86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东庐山、回峰山、白马湖、东庐湖等优良生态资源。脱胎于一般性的农业乡镇,南京国家农高区在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充分挖掘农高区发展潜力、彰显特色魅力、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绿色科创城、智慧农高区”的愿景,确定了在全域空间形成“一城一环”的总体架构,构建吸附拔尖人才、集聚重大项目的“强磁场”。“一城”,即科创城,由智造核与智慧核组成。智造核发展镇区服务、农业科技应用和涉农智造,智慧核引培教育培训、科创研发、转化转移、商贸交易、政务服务和会展博览等功能。“一环”,为绿色智慧环,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田园片区和西部总部带。其中,北田园以周园文博文创园作为片区重要特色点,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为主,南田园以李巷红色文化园作为片区重要特色点,以科技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为主。西部总部带依托东庐山优美的山水资源,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涉农头部企业总部入驻。
二是瞄准以工兴农,创新赋能农业
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南农大曹卫星教授领衔的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院落地运行、建立包含院士的首批17人专家咨询委员会……近一年来,农高区加快集聚科教资源,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农高区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技术保障。
农高区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南京农高区需紧扣“姓农”“姓科”“姓高”的发展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以“未来食品”产业为主攻方向,探索实现以工促农、以工哺农、以工兴农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如何以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将发展壮大生物农业主导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做优做强未来食品战略产业,加强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与产业化,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南京农高区“1+3+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重点推行5G+绿色智慧农业示范、植物工厂集成创新与示范等7大技术应用与场景示范,建设生物农业产业园、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园、未来食品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实现高新企业集聚。
三是打造四大平台,规划蓝图加速落地
近日,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周子未来食品项目获得2000万元天使融资,用于细胞培养肉技术产业化。该项目是南京国家农高区获批后引进的重量级创新项目,已顺利落地运行。
未来食品产业是农高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产业,为做大做强该产业,农高区将建设科研转化平台——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包括核心技术攻关、综合配套服务、食品高新技术转化和示范等载体和基地,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着力破解传统食品业的瓶颈问题。
建设重点平台是农高区推动规划落地,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的重要手段。发布会现场,溧水区同步发布了农高区2021年的四大重点平台项目。除了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还有协同创新平台——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校地融合平台——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会展经济平台——江苏白马农业博览中心二期。
其中,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规划面积约57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将建设园区门户和生态廊道,打造创新办公区、休闲服务区、人才公寓和标准办公区四大主要功能区,为农业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港湾”式服务平台。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将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港湾和长三角产教融合的“没有围墙的大学”,项目计划在2023年建成投用,可容纳3万名在校师生。此外,作为农高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江苏白马农业博览中心二期将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推动会展产业与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4+1”专项规划落地,各项工作将按下“加速键”,推动规划蓝图加快变成美好现实,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原标题: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布“4+1”规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