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日渐火热可助力污染物检测
- 来源:仪器网
- 2021/1/21 16:25:32
- 2163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逐渐成为一种备受人们欢迎的新型制造技术,医学、建筑、汽车及航空航天等许多行业都开始在生产过程中引入3D打印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在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人体骨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在建筑、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3D打印技术又能够制造出高性能材料与零部件,让建筑物和工业产品变得更加坚固适用。
3D打印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主要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可粘合材料例如纤维、塑料、皮革及金属等物质,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与其它传统制作工艺相比,3D打印可直接利用数字模型文件制作实体,任意复杂结构的产品都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来,而且其单独制作零件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为了推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加之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的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张。但在3D打印技术从概念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制约和不足。例如原材料的问题,现阶段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种类并不多,主要包括塑料、树脂以及石膏等,工业级的3D打印材料更少,常用的金属材料只有十几种,并且还必须配合专用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打印需求。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3D打印市场,如何开发出更多可适用的打印材料是一个首要难题。
另一方面,3D打印技术对环境和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十分值得人们关注。3D打印机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塑料、金属、纳米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等,由于其是通过高温熔化塑料和树脂等材料,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或半挥发性有机物和超细颗粒物。上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3D打印机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出的颗粒物能够通过呼吸道深入肺部,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
在研究3D打印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方面,科学家们面临的难度还很大,不同的打印机、材料、打印温度、室内面积以及扩散条件等,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因此不仅需要建立有效的检测标准和科学的检测方法,还需要利用更加专业可靠的检测仪器来对污染物的成分、浓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测定。
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能制造出假肢、汽车、飞机以及房屋等各种物品,而且它还在不断创造着更多可能。但是,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也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尤其是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去降低或消除这些危害,都是3D打印技术需要在未来尽快突破的阻碍。
(原标题:3D打印技术日渐火热 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