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宇宙星辰进发,卫星通信射频芯片流光溢彩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今夕何夕
- 2020/9/23 16:06:14
- 46902
智能制造网讯 射频芯片一直被称为“模拟芯片王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射频芯片,是能够将射频信号和数字信号进行转化的芯片。具体来看,包括滤波器、RF收发机、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射频开关(Switch)、天线调谐开关(Tune)等。
拿滤波器而言,射频滤波器的作用是保留特定频段内的信号,将特定频段外的信号滤除,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及抗干扰性。在4G、5G频段的逐步实现、MIMO和载波聚合的应用支持,蓝牙、Wi-Fi、GPS等无线技术普及加速的趋势下,射频滤波器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据Yole Development预测,从2018年至2025年,分立射频滤波器及双工器等市场规模将从约31亿美元增长至51亿美元,其中滤波器从约17亿美元增长至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双工器从约10亿美元增长至1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多工器的市场增长快, 将从约1亿美元增长至5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2020年,卫星互联网正式被纳入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是中国未来走向智能经济时代的关键一步。卫星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做到一张网络覆盖。基于此,卫星通信射频芯片的研发与升级,无疑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表现,而且卫星通信射频芯片也能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
近几年,航天科工集团主导建设的“行云工程”、“虹云工程”是我国的商业卫星通信项目,“行云工程”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用来建设我国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可以覆盖的天基物联网。而整个天基物联网的打造,当然离不开通信射频芯片的支持。
除卫星通信外,射频芯片是雷达系统、地面设备、终端设备核心元器件之一,需求量十分巨大。毫米波段的射频芯片具有较高的设计、生产难度,占据了卫星整机的很大一部分成本。未来,在多方协作之下,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解决。
伴随着移动通信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俨然已经形成了规模大、有活力的消费电子市场,在这片沃土上也涌现了不少产品丰富的射频芯片厂商。这些厂商从相对成熟的分立射频芯片起步,在5G手机广泛普及前的窗口期,逐步实现中低端机型射频前端进口替代,同时积累模组能力,逐步走向全品类供应。
眼下,中国已经开始了射频芯片国产替代计划。中国具备射频芯片设计的公司包括中普微、紫光展锐、唯捷创芯、中兴通讯、雷柏科技、华虹设计、江苏钜芯等。以紫光展锐为例,紫光展锐已经实现了砷化镓和CMOS两种不同工艺在2G、3G、4G射频前端产品的全面覆盖,并已量产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2.4G/5G双频Wi-Fi射频前端产品。在射频滤波器方面,紫光展锐已经完成初步布局。
当然,射频赛道具备持续成长性。一方面,凡是接入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均需要射频前端芯片,随着联网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射频芯片市场有望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5G大规模商用已经正式开启。为了实现通讯速率及容量的大幅升级,5G将使用更高频段,甚至启用毫米波。这些变化将给射频相关产品带来巨大市场机会,从基站端到移动终端的射频需求都将有望爆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