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背景下,新一代工业软件正在弯道造新轮
- 来源:亿欧
- 2020/8/13 9:09:34
- 24590
提起国产工业软件,“卡脖子”、“失落30年”成为国人真实心情的写照。甚至,工业技术软件的差距,被认为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强国“短板”。随着智能制造往数字化深水区挺进,作为工业互联网大脑的工业软件的支柱性作用愈发突出。毫无疑问,国产工业软件厂商当自强。
失控的数字世界
然而,目前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几乎完全垄断了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工业软件主要包含三大领域,研发设计类(CAD、CAE、PLM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MES、SCADA等)、业务管理类(ERP、SCM、HRM等)。
数据显示,在工业软件核心的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中,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在我国占有率达90%以上,国内数码大方、中望软件、山大华天等只占不到10%;CAE仿真软件市场领域,美国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据了95%以上。
国内工业生产软件落后的原因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缺乏资金支持、技术积累单薄、缺乏成功转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应用生态的缺失,一方面,传统国产工业软件工具生态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占有率极低,导致国产CAE软件极度缺乏市场应用评估反馈,更严重的是,数据“空心化”,进一步加剧了被控制的局面。
今年6月份,一款被称为 “工科神器” 的数学软件 MATLAB,对哈工大、哈工程等机构和企业的断供,直接将中国工业软件的境遇拉到台面上进行讨论。
立于数字世界之巅,如何打开科技枷锁?
不过,与传统工业软件境遇不同的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优势,新一代工业软件正在慢慢造新轮。
较为突出的是国内企业在运营管理类软件上的表现,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已经进入的水平。国内企业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两者在国内市占率在25%左右。
相比传统单纯的工具性软件,互联网时代的软件是工具和服务,企业也是产品+咨询+定制的模式。这种形式的变迁,一来是受到软件付费意识和盗版软件抢占的局面驱使,简言之,光卖软件完全卖不动,因此必须要增加服务;二来国内的互联网基础日渐完善,线上账号的订购使用能够有效避开盗版困扰,而且部署更便捷。互联网丰富了中国制造的生态和产业链,这使得工业软件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因此,互联网时代新软件的发展,国内土壤没有落后于国外,尤其是C端消费服务软件,企业通讯类软件。另外,互联网软件较多是平台型软件,除了提供工具使用,还有引流、营销、管理的作用,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猪买单”。互联网软件看起来只是上了云,对软件开发者来说,销售模式、服务模式,以及产品底层架构都是颠覆性改变。
我国是建筑大国,可以拿中国产业规模巨大的建筑业举例。建筑业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低的行业之一。根据麦肯锡产业信息化报告,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程度不到1%,仅好于农业和屠宰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信息化改造机会多,诉求强,建筑业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土壤,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与国外设计软件相媲美的软件。
目前,广联达的数字造价软件,是较为典型的工业软件,在国内工程造价领域具备垄断优势,公司在国内该业务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已经形成算量软件系列,计价软件系列,施工软件系列,还有BIM新兴软件等近百款产品,形成多赢局面。
而在云设计领域,酷家乐等一批软件经过10年左右的厮杀,也开始成为行业的一股强势力量,通过新的产品矩阵和软件体验,正在拉回一大块被国外传统软件蚕食的大家居市场。相比于传统设计软件,云设计软件不仅改变行业服务模式,除了效率级优势外,其本质性的优势更在于其整体性。传统设计软件解决局部应用,云设计软件会更考整个链条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举个例子,除了解决设计的问题以外,云设计软件会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设计与生产之间的打通,从而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而不是单纯为单个环节解决局部软件需求。
未来技术脱钩风险下,如何变外驱为内驱?
如今,国内无论是软件厂商,还是应用的企业端都有一个共识:随着中美技术脱钩风险的加剧,如果美国软件管制再升级,国内绝大部分工业设计、施工、生产活动都将面临极大的断产风险。
此前,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9)》认为,随着云服务的加速普及给工业软件和应用注入新活力,预计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631.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
一面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面是外部软件的“断供风险”,如何变外驱为内驱?这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对于厂商而言,毋庸置疑,加快自主创新。虽然国外软件目前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加快研发自主可控软件,才是保证中国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软件是在企业的伴生下成长起来的,用起来是对国产工业软件好的支持。
正如《人民日报》在《壮大国产工业软件》一文中所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用”是工业软件之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