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守护人类生命线,六大趋势凸显前景无限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20/7/6 11:42:09
- 51700
近段时间以来,梅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进入汛期,大部分南方城市更是面临严重暴雨、洪水等灾害。在此背景下,各式救援机器人被委以重任。例如在扬州,水上搜救便用上了无人机;同时在武汉,防汛应急也用上了机器人;此外在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市,无人机、机器人也都成为应急救援抢险的标配。
而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机器人领域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都是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向来比较低调。像救援机器人,市场发展就长期处于蛰伏期,那么近年来,其又是如何成为众所青睐的对象的呢?其实,救援机器人发展空间和潜力的爆发,既得益于需求的释放,也离不开技术突破与商用价值的支撑。
救援机器人价值凸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不管是核电、化工、矿难、火灾、交通等人为事故,还是地震、海啸、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各种灾害总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安全。基于此,为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除了平时要注意自然保护、遵循生产规范、提升安全意识外,灾后救援同样重要。
而传统的应急抢险救援方式,主要依赖人力。期间可能也会有相应装备辅助,但人工救援仍然是主流。这就导致,一方面由于灾后空间狭小、环境恶劣等问题,救援人员难以深入现场;另一方面,二次灾害随时有可能发生,处置稍有不当就可能给救援人员也带来严重安全危害。因此,传统救援方式也存在不少弊病。
那么,如何让刻不容缓的救援工作能得以快速实施,同时又不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和困难呢?这便给了机器人登场的机会。像工业和服务领域一样,救援领域也可以采用“机器换人”的方式,通过利用机器人参与到矿难、火灾、地震、洪水等灾害救援场景之中,不仅能够提升救援效率,同时也能保障人员安全。
相比于人类的血肉之躯,机器人拥有坚硬的外表和灵活的身躯,这使得其既能够抵御各种恶劣环境的侵袭,轻松进出各种人类无法企及的场所,具备高强适应性。与此同时,机器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也使得其能够更加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各种救援行动,让救援变得更加合理、高效、精准、安全以及全面。
救援机器人前景广阔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救援机器人也是逐渐从概念走向了落地。截至目前,国内各类救援机器人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取得一定成果,水下机器人、地震救援机器人等已经获得实际应用,此外消防、核电、矿用等救援机器人也已处于演习阶段,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2017年,我国科技部在《“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救援机器人作为重大科技装备进行自主研发,并给予大量红利支持和政策指导。在此背景下,国内救援机器人开始迎来研发应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消防机器人和无人机日渐落地消防队,同时地震救援机器人也在四川迎来实用。
除此以外,我国由北京理工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的矿用机器人也成功问世;由中广核集团牵头研制的核电救援机器人也成功验收;以及水下机器人也随着“潜龙号”系列的应用取得了不断发展。总而言之,在政策、需求等的不断支持下,我国各类救援机器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过,虽然救援机器人相关的技术、需求和政策都进展神速,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但实际真正落地的应用并不是很多。其中,大部分应用都还处于演习或测试阶段,大规模的商用普及未曾出现。这从一方面透露出我国救援机器人发展需要经历的难关还有很多;但从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发展前景还很巨大。
救援机器人未来趋势
那么,我们要如何将广阔前景转化为现实呢?智能制造网认为,首先要从解决制约救援机器人落地的技术问题入手。目前,机器人不仅存在移动性、感知性、通信续航等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根据机器人类别的不同,其还面临独特技术障碍。这些问题导致机器人落地困难,接下来我们还需要针对性的解决。
面对共性关键技术,我国需要从行业层面出发,结合政府、企业与资本的力量,共同加速技术合作研发与突破、完善相关标准制定。而针对每一类救援机器人的独特问题,例如消防机器人的防火问题、矿用救援机器人的防爆问题、水下机器救援机器人的抗压与密封问题等,则需要我国重视细分领域的技术发展。
其次,也需要我国救援机器人遵循市场发展需求和趋势。在上述共性与特殊问题作用下,未来救援机器人势必朝着产品多样化、功能集成化、行为自主化、任务协同化、装备轻量化、续航持久化等趋势发展。我国相关企业需要紧跟趋势、把握机遇,让救援机器人能够迎合未来应用需求,成为应急救援的新利器。
总而言之,在需求不断释放、政策持续推动、配套技术加速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救援机器人要想走出蛰伏期,实现真正的规模化普及应用。不仅要解决现有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之外,也需要紧跟未来发展趋势。此外还需要从人才、配药设施等角度出发,不断予以补足和优化。只有如此,发展才能真正的走向成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