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医学成像技术升级!辐射剂量问题或将解决

来源:仪表网
2020/5/30 9:03:25
23871
导读:像素探测器是以硅为探测材料的粒子径迹探测器,是半导体探测器的一种。像素探测器的特色是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迅速的时间响应能力。在欧洲核子中LHC中的ATLAS探测器中,靠近束流的子探测器就是像素探测器。
  X光透射成像/CT作为非侵入式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医学领域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但由于电离效应X射线对于蛋白质、细胞等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辐射损伤,据放射学会研究报告,每年X射线的医学诊断就会导致相当数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诊断所需的剂量至关重要。而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成像的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都是采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测器,通过累计带有物体信息的光子来展现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术,因此这种方式的成像效率很低,不仅难以大幅度地降低成像所需剂量,而且分辨率受光源尺寸及探测设备分辨力的限制,成为制约传统成像方法的两大相互牵制的瓶颈问题。
 
  剂量(dose)的概念与药剂剂量有关,指患者一次服用的药量。后来也泛指给患者注射的或以其他方式给以的药量。但辐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药”,也很难用“给以”这个词,而是要看“接受”或“吸收”的辐射能量。因而所谓“剂量”只是借用了这个词,与原意差别很大。即便是在电离辐射领域对剂量一词的解释也有很多歧见。一方面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个词不能算作是一个科学术语,因为他没有确切定义;而另一方面有不得不大量地使用这个所谓不是术语的术语,因为没有他就很难描述我们面对的课题。有鉴于此,下面不得不给剂量这个词下一个或几个不是定义的定义。
 
  针对辐射剂量的瓶颈问题,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令安和陈黎明合作,首次利用随机调制光强度的简单方法实现了台面式X光“鬼”成像,这种间接的成像方式是基于光场的二阶关联,成像质量取决于探测信号的涨落而非强度的值。以此为基础,团队完成了单光子量级的超低剂量成像,成果发表在Optica 以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被Science 在深度栏目中报道。在Science的报道中,同领域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这将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对该工作提出希望:“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与质量,以适应医学成像的要求”。基于上述实际需求,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与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黎明再次合作,开启了解决成像分辨率瓶颈问题的探索。
 
  像素探测器是以硅为探测材料的粒子径迹探测器,是半导体探测器的一种。像素探测器的特色是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迅速的时间响应能力。在欧洲核子中LHC中的ATLAS探测器中,靠近束流的子探测器就是像素探测器。在一个2cm×6cm面积的模块中,就有47,268个像素单元,粒子穿过任何一个像素都会被记录下来。
 
  近期研究团队中的博士生何雨航和张艾昕(共同一作),利用自主研制的Hadamard金掩模振幅调制板,首次实现了基于真正单像素探测器的非相干X光鬼成像。相比于随机调制的方案,该方法利用了Hadamard矩阵的正交完备特性,因此即使在稀疏采样下也能重构出较好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压缩感知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对原有算法进行了升级,终利用37 μm源尺寸的X光源,在仅18.75%的采样率下就得到了10 μm分辨率的成像结果,实现了突破源尺寸限制的超分辨成像,足以对癌变组织进行直接判断,达到了临床医学精细成像的分辨率要求。在计算鬼成像的框架下,高性能的算法以及调制板的精细结构保证了超分辨下较好的图像质量,而更低的采样率意味着更短的曝光时间以及更低的剂量,因此有望利用该技术进一步降低剂量。整个实验布局简单,使用方便,单像素探测器的应用也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应用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放射源的空间相干性和强度的要求,可以大大推进X光鬼成像的实用化进程。
 
  资料来源:百科、物理研究所
 
  (原标题:医学成像技术升级!辐射剂量问题或将解决)

热门评论

上一篇:量子关联成像技术成功运用于x射线波段

下一篇:这种微生物半机器人能让细菌成为发电源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