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基本法律建设提上日程,隐私裸奔时代即将结束

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20/5/26 14:04:12
42308
导读: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草案稿已经形成;数据安全法也在加速制定,今年相关法律完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
  从前,我们的隐私就像保险柜里的钱,只要我们不主动打开对外透露,他人便很难触及到我们的个人信息。但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隐私泄露就变的容易了起来。不管是电脑网购还是各种手机APP,都让我们的个人信息暴露在外。
 
  日常生活中,信息通讯录、地理位置、银行账户信息等,可能只是由于你的一个简单行为就全部变得透明化,不经意间就被商家或不法分子窃取了隐私,这让我们防不胜防。有时候,甚至明知道会泄露隐私却也只能被迫接受,非常无奈。
 
  而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这样的隐私泄露事件更是愈发频繁和泛滥。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现代意义的个人信息与隐私从看得见的身份证等变成了看不见的数据,顺着一根网线就能传遍各地。
 
  这就使得,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变得愈发脆弱。例如近年来大火的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就变成了泄露我们隐私的一大帮凶。当我们简单的刷一刷脸、说一句话的时候,与生物特征向关的隐私信息就被商家们所获取,至于用途我们不得而知。
 
  基于此,美国一些城市已经明令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识别技术和相关监管法律。此前,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宣判,标志着我国人脸识别隐私问题已经有了一定法律解决途径,但监管仍然有待进一步增强。
 
  除了生物识别之外,在我国无人机等也是容易造成隐私泄露的又一新途径。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无人机航拍偷窥他人,从而窃取相关隐私与个人信息。此外,商家或黑客通过截取查看无人机传输的相关数据,也会造成有关信息的泄露和侵犯。
 
  面对这些情况,我国一方面完善无人机监管法律,另一方面强化无人机技术和标准,提升厂商安全和责任意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但同样的,要想彻底杜绝该类事件发生,也还需持续不断推进法治围栏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5G建设的进一步加快,5G商用的不断提速,无疑也让各领域的隐私安全治理变得艰难。专家们曾表示,5G基站相较4G在密度和数量上有大幅升级,这意味着人们的信息泄露变得更加容易且准确,这呼唤着我们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
 
  而综上所述,目前各领域对于各自信息安全的防治虽然出台了一定法律规范,但在总的顶层设计上相对落后和滞缓。现有的不管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是数据安全法,仍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已经不适应现有社会和时代发展。这使得我们的隐私仍然在裸奔。
 
  在此背景下,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顶层设计刻不容缓,为数据穿上安全外衣迫在眉睫。2020年4月,工信部便发布了《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满足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需要”。
 
  同时“到2023年,健全完善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研制网络数据安全行业标准50项以上”。在此建设目标下,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草案稿已经形成;数据安全法也在加速制定,今年相关法律完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
 
  这些实际措施的出现,无疑给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带来了福音。未来,随着顶层设计和基本法律的逐步完善,相信细分领域的保护法律也将进一步深化升级。届时,我们将在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捷同时,也感受到其背后的安全和可靠。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两会亮点|5G+全息成像远程同屏访谈,既暖心又安全

下一篇:脑机智能持续升温 未来AI或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