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正式启用遥感监测技术持续发力
- 来源:化工仪器网
- 2020/5/21 8:59:08
- 25173
近日,为增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现代化、科技化和精细化的水平,切实履行好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同时,弥补自然保护地在监管方面显露出来的技术缺陷,生态环境部面向全社会正式启用了针对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的监管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的通行做法。自1864年美国的约瑟米蒂谷成为世界上现代自然保护地以来,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大约22万个自然保护地。我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数量众多、功能多样、类型丰富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然而,在自然保护地的建立过程中,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不断浮现,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为此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将保护工作依法有序落实到位。
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中科院等召开“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建立常态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工作。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首次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开展自然保护地的监管工作。自2016年起,生态环境部就已经开始组织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全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的人类活动进行定期监测,初步形成了“遥感发现——地面核查——监督执法”的主动发现监管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环保领域,都开始纷纷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逐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然保护地监测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了保护地的监管工作当中,力求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监管水平。
据了解,该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融合3S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了综合信息化、覆盖全面化、高效便捷化、协同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该系统由网页端(WEB)和移动端(APP)两部分组成,可以对遥感监测数据进行管理调度和核查。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自然保护地监管系统-网页端(WEB)图片可以看出,尽管该系统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元素,但是遥感监测依旧是环境监测过程中采集信息的主要手段。
当前,遥感监测技术作为一种不需要采样就可以直接进行区域性识别、分析、判断的自动化监测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环境污染监测过程当中。而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监测技术不论是在探测范围、监测精度上,还是在信息获取速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意味着该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贡献将进一步扩大,发挥的作用力不容小觑。
综上,此次生态环境部正式启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可以为自然保护地的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而遥感监测技术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力量也将持续发力,助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资料来源参考:生态环境部、人民网、百度百科
(原标题: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正式启用 遥感监测技术持续发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