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得生态者得天下华为、小米反攻“车联网”

来源:车云网 成畅
2020/4/22 8:55:13
24231
导读:在争夺车联网操作系统方面,手机与车机各有各的长短。
  “进了汽车还要用手机,这是汽车人的耻辱。”3年前时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坚的这句话音犹在耳,但汽车人始终没能在车里“干掉”手机。与此相反,3年后的今天,手机厂商开始在车里获取更大的话语权。
 
  新玩家入场
 
  4月17日,小米战略投资上海博泰,双方将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博泰作为车联网领域的老牌企业,目前主要的方向就是基于手机能力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小米与博泰合作,无疑看中了博泰在连接手机与车机生态方面的技术储备。
 
  无独有偶,两周前的华为2020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人们没有等来鸿蒙OS的更多消息,重磅登场的是华为HiCar智慧互联系统的实机演示。华为表示,通过HiCar这种手机映射方案,能够实现与车辆的深度结合,提供驾车场景下用户所需要的车联网服务。
 
  对汽车行业而言,无论华为还是小米都已不算新玩家。作为智能汽车芯片、语音,或是5G及IoT解决方案,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供应商角色。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确实是“新玩家”。无论小米还是华为,都试图依托自有的庞大手机生态,打破汽车品牌之间的壁垒,实现在车端服务的延展。而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手机映射方案,则以这样一种形式强势回归。
 
  被低估的手机与被高估的车机
 
  时间倒退回2016年,那是车机的高光时刻。上汽与阿里巴巴在合作模式上的探索,以及荣威RX5在市场终端取得的成绩,让整个行业看到车联网能带来实实在在的销量,更坚定了“只有车机才能拯救车联网”。
 
  一时间,互联网汽车遍地开花,在车里刷抖音、甚至打荣耀的视频成为了一些车企大加宣传的产品卖点。
 
  此时,距离苹果和谷歌分别推出Carplay和Android Auto已经过去两年。核心思路是通过手机与车机相连,将手机应用基于驾车场景进行适度优化,从而将手机生态延展到车内。手机映射方案,就这样在车机的高光下低调前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手机映射都被认为是一种车联网过渡解决方案。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手机映射相比车机的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一是手机和汽车在使用场景上存在根本冲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手机的核心功能是通讯,电话有高优先级。而车机对安全有极高要求,驾驶过程中的服务中断,不仅会造成体验割裂,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其二则是映射方式依托手机能力,难以实现和车辆本身的深度结合,体验存在明显的天花板,缺乏更多想象空间,因此更多只能解决车载服务有和无的问题。比如,车载导航能基于剩余油量进行充电提醒、能基于轮速、转向信号实现隧道等场景下的精准定位,如果离开与车辆本身的结合,仅靠手机能力将是不可能的任务。
 
  没有人怀疑车机终将取代手机,但问题是这个过程会有多久。在这件事上,Carplay为代表的映射方案被低估了,而车机又被高估了。
 
  功能与体验的取舍之道
 
  车机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车企在车机上做着无用的加法,而手机厂商却深谙“少即是多”。
 
  面对车联网的热潮,显然大多数车企并没有准备好。除了AliOS、GKUI等少数系统外,大部分车机都只是基于安卓系统的简单开发。车企的关注点,似乎并不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车载服务体验,而只是在配置表上增加一些功能。
 
  于是,到现在为止,车机与车辆本身的数据融合,也仅仅是导航中读取剩余油量,深度结合的想象空间仍然只存在于想象里。而诸如车里刷抖音、打,甚至聊微信这种脱离驾车场景的功能,更多是车企的一厢情愿。
 
  相比之下,手机厂商在手机生态进车这件事上,却表现得既克制又大胆。Carplay向车主提供的功能集中在导航、娱乐两个核心领域,基本屏蔽社交需求,充分体现对于安全的重视;分屏功能在导航和音乐同屏显示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导航关键信息的有效透出;车载屏幕与手机之间的独立显示,实现手机和车机分别独立操作互不影响。这样的用户洞察,是绝大多数车企做不到的。
 
  第二,BAT在车联网领域的壁垒,影响车机用户体验。
 
  车机蕴含的巨大机会,让BAT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于是,对于绝大多数车企而言,需要在BAT提供的全家桶中进行选择,在导航、音乐等核心应用中完成一次次二选一。BAT之间相对封闭的格局,“全家桶”背后人为制造的竞争壁垒,成为影响车机生态的大制约。其中,只有如吉利、长城等少数车企,能够有足够的话语权实现通吃。
 
  相比之下,手机映射方案中,手机厂家已经预先完成了消除壁垒的工作。用户通过Carplay里实现在高德、百度、腾讯以及苹果地图之间任意选择是很容易的事,而车企要在车机里同时装上这三个应用供用户选择,可能需要和三家的多轮谈判才能实现。
 
  第三,专门为车机定制的“车载版”应用,反而造成体验割裂。
 
  为了聚焦驾车场景,热门应用纷纷推出车载版。然而,由于与车辆自身结合不足,大部分车载版应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超出手机的优势,反而因为功能差异、运营手段不同,影响体验。
 
  以音乐APP为例,比如用户在手机上下载了音乐歌单,到了车机版反而无法播放。再比如车机版上的歌曲推荐和手机版不同,或是界面布局改变明显、功能大幅简化。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在深度功能上缺少差异化的亮点,都会造成用户体验割裂。
 
  相比之下,通过手机映射解决方案,用户的使用记录和使用习惯可能直接进入车内,而无需进行重新登录、账号联动等复杂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体验的无缝衔接。
 
  行业寒冬下的用户“生态”筹码
 
  手机映射方案的回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投入产出比。
 
  对车企而言,开发一套车载系统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在当前总体车市环境低迷、车企经营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贸然投入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相比之下,手机映射方案,背后是手机厂商已经构建的强大用户和服务生态,更是手机厂为车企进行APP的预先筛选和把关。
 
  于是,可以预见到的是,除了少数坚持自研车机系统的车企,大多数车企至少不会对手机映射方案say no。与此同时,车企合作伙伴甚至会逐步向手机厂商开放更多数据接口,以实现更多深度功能。
 
  据了解,华为HiCar就已经和超过30家车厂达成合作,即将登陆超过120款车型。据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介绍,华为HiCar不仅能实现导航、语音控制、听音乐、听书等,更具有前向防碰撞预警以及手机车钥匙等功能。这显然是基于与车辆数据的深度合作实现的。
 
  车机与手机在车内的战争,显然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热门评论

上一篇:多元化趋势凸显 智能机械推动饼干产业升级

下一篇:苹果光环下的智能装备企业,谁将挑战百亿精测电子?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