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基建”之特高压检测仪器为其保驾护航

来源:仪表网
2020/4/21 8:58:40
23962
导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2020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到新基建,国家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而“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来说,“新基建”包括7大产业方向:特高压、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新基建”火了!从国家政策的重点部署,到市场的资金热捧,再到街头巷尾的热切讨论,“新基建”无疑是近期热度较高的概念之一。今天,小编主要带大家了解下,“新基建”之特高压建设下,检测仪器是如何让为高压线保驾护航的。
 
  “新基建”之特高压:可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
 
  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各方力量,在特高压理论、技术、标准、装备及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取得全面创新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并将特高压技术和设备输出国外。目前,中国的高科技方面,在较好的分别有:高铁、5G通信和特高压。
 
  而特高压的建设,可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特高压是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输电技术。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kV及以上、直流±800kV及以上的输电技术,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而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因此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输送同样功率的电量,如果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以比采用500千伏高压线路节省60%的土地资源。特高压还具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和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从上述可以看出,如此强大的电流,保障高压线安全的重要性。
 
  为高压线保驾护航检测仪器来助力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规模已,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57.2万千米,“电”已经成为社会前进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四通八达的电网系统将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无数的家庭、工厂和学校。如不能及时发现、提前处理供电设备和线路的故障隐患,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此外,普通的漏电检测仪只能检测电流型触电保安器的动作电流及检测小于电流型触电保安器动作的不平衡泄漏电流,对高压检测帮助不大,小编了解到,我国的高压线路巡检主要有红外成像检测、超声电晕探测及人工目视检查等方式。红外成像检测的效果受日光照射、大气环境等影响比较大,通常只能在夜间进行,且只能检测到受损比较严重的部位;超声波探测检测误差较大,探测距离也比较有限;而由于电晕放电的目标小、强度弱,很多时候人力目视很难观察到。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障“电”的安全性呢?
 
  一方面,可使用紫外成像漏电检测技术,它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远距离检测高压线路、输电设备状态的新技术,它主要通过检测电力高压设备电场发射的紫外线,发现引起电场异常的设备缺陷,观察放电情况并判断危害,为高压设备的运行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据了解,此检测仪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7所研制,它将紫外和可见光技术结合形成融合图像,可以精确显示目标产生电晕和放电情况,可见光图像可以还原被测目标周围的背景信息,二者结合生成的双光谱融合图像,相当于在一幅图像上明确指出了目标漏电位置情况。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因此,在检测高压线时,无人机可在空中,沿着高压电线的延伸方向前进。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可清晰地显示出电线、绝缘子、螺栓等部件。就可以不用人工爬“电杆”了。
 
  此外,和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行动灵活、巡航面广,无论是建筑物、树林还是山区、丘陵、沙漠,人到不了的地方它都能到,且效率更高。据计算,在山地丘陵地带,靠人工巡线平均每天只能巡查1.5公里至2公里,而同样的巡线里程,采用无人机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后,小编了解到,将无人机和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相结合,紫外成像仪外形小巧、轻盈,可悬挂在无人机底部而不影响其飞行,与动辄几十公斤的机载设备相比,可以说是为无人机“量身定制”。通过无人机和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为高压线保驾护航,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人们的安全。
 
  (原标题:“新基建”之特高压 检测仪器为其保驾护航)

热门评论

上一篇:智能制造大环境下,工控系统安全重于泰山

下一篇:零部件巨头是如何探索自动驾驶之路的?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