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未来市场”争夺,得服务者得天下
-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
- 2020/4/20 8:55:13
- 23897
根据VISA的一项研究表明,普通消费者超过2000亿美元的消费支出计划是在上下班途中进行的。通常车主的平均通勤时间在15至60分钟之间,这些消费者正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消费吸引。
目前,在车上可以提供的消费场景包括:加油和停车、点餐、预订餐厅、酒店、机票,娱乐内容付费订阅等覆盖商业消费、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三大领域。
大多数时候,消费者、汽车、商家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基于行车安全的考量、车载系统的不成熟,造成了车、人、商家平台不能较好的衔接在一起。这些因出行产生的消费行为往往与汽车本身关联较弱。
这种情况,伴随着车载技术的发展,以及OEM和行业合作伙伴的参与,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一、丰富的车载应用
在车主日常生活中,蕴藏着非常多的商业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休闲娱乐、饮食消费等等。
在美国,60%到65%的新销售车辆将与车载市场相结合,这种理念正在被像通用、本田和丰田一样的一线车企认识,并起到了行业趋势的作用。
OEM和商家平台之间的合作增多,车载的消费市场正在升温。新一代的市场将利用客户数据,将为每个车辆乘员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比如目前的车载系统中,为用户提供的初级版本的应用、服务,需要通过商家平台来进行购买,而且并不一定与账户支付信息相关联,这使得整个过程对客户不太友好。
同时随着车载支付被许多整车厂整合,产品和服务现在可以舒适的在车内使用。未来的车载系统将利用客户数据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助理,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产品和服务清单。
从2018年开始,随着运行在微软Azure平台上的宝马(BMW) IPA的推出,以及内部辅助等附加功能的推出,个人数字助理开始流行起来。
诚然,车载的特殊市场限制了减少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的选择,例如,星巴克的顾客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供订购服务,但是根据以往的订单,只有很少的选择。
现代Blue Link和Genesis Connected Services已经与Alexa集成,将成为市场实现的USP,因为新的Alexa交易功能将在未来减少司机的注意力分散。
随着越来越多的ADAS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驾驶权重正在被削减,将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出行,从10s、20s到更久。随之而来,驾驶过程中的商业附加值,也会凸显出来。
在自动驾驶出行场景中,车内广告很有可能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使这种模式具有可扩展性和前景。
二、现有服务正在创造新价值
为了提供舒适和增强的拥有体验,OEM正与一些行业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比如在商业的货物运输中,Filld也采用了同样的概念,该公司目前正与整车厂和移动服务公司合作,向客户提供燃料运输。Filld和沃尔沃汽车已经合作,通过沃尔沃礼宾服务为沃尔沃互联车主提供燃油配送服务,为服务的落地执行提供一个平台。
还有在新的技术下,还会推出基于经销商的硬件改造和基于OTA的服务。比如虽然特斯拉目前提供一次性功能购买,但按需重复购买将是长期的趋势,因为软件可以不断的升级迭代。
大众汽车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的点播功能。继苹果的智能手机“用户ID”之后,大众为客户定制了自己的服务,通过一个名为“大众用户ID”的系统来测试所提供的服务。
奥迪e-Tron的用户可以通过升级他们的LED亮度来选择增加/减少他们旅途中的部分照明,可以通过无线更新来实现。奥迪计划在客户需要时推出续航/动力扩展。
用户可通过后期付费,进行车载系统的升级,日常也会通过OTA实现软件的升级,bug的修复。同时,基于现有硬件甚至是更换硬件,来提供更多的可用功能。
三、创造新的服务业态
提高车辆的连通性将为一级供应商和支付/服务提供商进入市场并推动创新创造大量机会。比如UBI、车联网安全等。
联网汽车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受益于新的业务和收入模式。
1、保险公司可以为首选服务提供新的和定制的保费。
2、供支付解决方案的新合作伙伴。
3、增加第三方整合和内容生成。
除此之外,基于车联网安全,也将会衍生出巨大的商业机会。
UBI仍然是一种流行的数据货币化商业模式。在2018年,汽车制造商寻求更新的使用案例,如预测维护、市场、匿名数据共享等。2019年,国内已经有很多的保险公司、大型商业化运输车队在尝试这些商业模式。
传统的Tsp厂商通过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将自己定位为汽车制造商的一站式商店。丰富的定制功能使它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制造商也在寻求与云提供商和远程信息服务提供商(TSP)建立合作关系,以建立内部数据管理专业知识。
总之,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各种各样的传统车载服务在被优化升级,新的服务市场蓝海也在被行业挖掘,无论哪一方都不愿在这场竞争中落下。
毕竟,未来的汽车市场,得服务者得天下。
下一篇:监控与无人机齐上阵 助力动物保护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