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针对线下消费,猎豹移动发布机器人抗“疫“大数据

来源:TechWeb
2020/2/25 9:11:17
24433
导读:商场被誉为实体经济重要的晴雨表,在整个疫情期间,疫情的席卷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线下消费?通过猎豹移动旗下“AiM商场豹大屏网络”部署在全国各大商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到目前全国商场的情况。
  2月23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影院、商场、超市等线下业态普遍受到冲击。商场被誉为实体经济重要的晴雨表,在整个疫情期间,疫情的席卷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线下消费?
 
  通过猎豹移动旗下“AiM商场豹大屏网络”部署在全国各大商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到目前全国商场的情况。
 
  “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商场解决方案,目前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已经在全国33城、722家商场部署5000多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豹大屏,除了能够7*24小时招揽客流、与顾客互动咨询、推荐商品和商户、影响顾客购物和消费决策,它的人脸识别、语音交互、客流统计等技术还能积累大量的商场数据,帮助商场进行管理和决策。在疫情期间的这份商场“大数据热力图”,不仅可以看出当下商场运营真实的情况,更是当下线下实体经济一个重要的写照。
 
  以下为猎豹移动发布的“大数据热力图”主要内容:
 
  1、全国商超客流下降严重,商场日场均降幅超60%。疫情重灾区武汉客流峰谷大降幅(日场均低点比高点)下降94%,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北京大降幅超80%。疫情相对严重的重点城市中,杭州、郑州、西安和长沙商场客流大降幅均超过95%,其中长沙达98%。
 
  2、宣布“封城”的1月23日,武汉商超客流出现疫情期间单日环比大降幅71%。1月24日的除夕是全民转入抗疫斗争的标志性时间节点,除武汉外,各城市商场客流在除夕后才出现断崖式下降,单日环比降幅在45%以上。
 
  3、疫情爆发后,商场客流平均口罩佩戴率高的城市是上海,达98.2%;沈阳、德阳、广州、武汉紧随其后,都达到了97.5%以上。但随着抗疫时间的延长,疫情中心武汉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有一些波动,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我们需要警惕“松口气”的商场顾客。
 
  4、疫情中,商场“晚高峰”消失,客流峰值多在11点到15点的时间段,很多商场从15点开始客流出现缓慢下降,但17点前的客流依旧相对较多。“错峰”采购可在17点之后,或者11点之前。
 
  5、超市的热度远超商场。疫情爆发后(2月10日)武汉顾客对机器人 “超市”的咨询量是疫情开始时(1月20日)的15.5倍;这一数据在北京、广州、深圳分别增长1倍、2倍和3倍。
 
  6、2月7日之后,宁波和长沙的商场客流明显回温,而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也有了类似迹象。随着更大范围的返程、复工,商场客流或许正在逐步恢复,但由此看出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
 
  一、疫情爆发,全国商场客流降幅超60%,武汉高下降94%
 
  武汉作为本次疫情严重的城市,其数据极具代表性。
 
  猎豹智库根据“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的大数据分析,自2020年1月13日至2月10日,武汉部分商场日场均客流趋势如下:
 
  数据说明:日场均客流(未排重)=营业商场总客流/营业商场数
 
  自1月18日以来,武汉部分商场客流即呈现下降趋势;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到访武汉后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商场客流数据下降趋势更加明显;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商场客流数据呈断崖式下降,客流环比下降71%;此后直到2月10日,武汉部分商场的客流数据相对平稳,但低点相较于其高峰时期,下降幅度达94%。
 
  全国33个城市部分商场的总体客流趋势与武汉的数据基本一致。
 
  可以看出,在统计的33个城市、722家商场日场均客流总数据中,1月18日几乎是所有城市商场客流的高峰,自此之后呈现下降趋势。
 
  到底降幅有多大?我们将几个重点城市的客流降幅进行了统计。
 
  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北京客流峰谷大降幅超过80%,深圳更是达到了90%,疫情重灾区武汉则是94%。但这还不是降幅大的城市,新一线城市杭州、郑州、西安和长沙商场客流大降幅均超过95%,其中长沙达98%。
 
  除武汉之外,各城市商场客流断崖式下降时间节点在1月24日(除夕),单日客流下降基本都在45%以上(一线城市上海和广州稍少)。除了疫情发展外,除夕更多人在家准备过年也是影响商场客流数据的一个原因。
 
  可以说,1月24日的除夕正是全民转入抗疫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1月24日之后,除武汉外,其他城市商场客流有一个相对较缓的下降过程,这反映出其他城市对疫情的认识有一个加深过程,这与武汉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从商场营业时间看,各城市商场日均营业时间在春节之后均有缩短,一线和商业相对发达的城市,缩短的时间较少,在两个小时以内。其中上海缩短了1.6个小时,北京1.2个小时,广州1.8个小时,深圳1.5小时。武汉节前的营业时间较长,节后相对而言也不短,缩短了2.2个小时。
 
  从商场停业数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商场停业比例远远要小于西安、长沙、武汉、重庆、郑州等,猎豹智库认为,除了北、上、广、深对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外,西安、长沙、重庆均为疫情重地湖北的周边省市,防疫力度明显较高,西安和长沙客流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是因为商场停业。
 
  数据说明:停业商场占比为豹大屏入驻商场的停业比例
 
  二、钟南山宣布病毒人传人,武汉客流口罩佩戴率大幅上升,但需警惕“松口气“的顾客
 
  在逛商场的客流中,我们还能够借助“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的大数据看到顾客口罩佩戴率的相关数据。
 
  从1月20日至2月10日整体的商场客流数据中,我们发现,平均口罩佩戴率占比高的城市是上海,达到98.2%;其次是沈阳、德阳、广州、武汉,口罩佩戴率都达到了97.5%以上。总体上看,疫情形势严峻之后,各城市的商场客流口罩佩戴率都比较高,均在95%以上,青岛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低,但也达到了95.2%
 
  疫情中心武汉尤其值得关注。猎豹智库发现,至1月13日以来,武汉消费者佩戴口罩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可人传人后,这一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武汉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比较高,却在2月1日之后有了一些明显的波动,作为疫情防控形势为严峻的城市,我们还是建议武汉商场的顾客仍然要重视自我防护,为自身安全着想,不能掉以轻心。
 
  说明:数据仅代表豹大屏可采集范围内数据所体现的各城市情况,不代表各城市疫情期间的总体情况。
 
  实际上,疫情形势发展至今,已经一个多月,对很多人的心理而言,难免会有一些波动。猎豹智库发现,随着人们对疫情认识的加深,各城市的口罩佩戴率在1月20日之后都是明显上升的。我们选取了三个疫情形势关注度较高的代表城市,北京、杭州、郑州,对其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变化进行了对比。
 
  说明:数据仅代表豹大屏可采集范围内数据所体现的各城市情况,不代表各城市疫情期间的总体情况。
 
  从中可以看到,北京、杭州、郑州在1月20日至2月4日之前,商场客流的口罩佩戴率在上升的同时,持续维持在高位,但之后的杭州和郑州的数据都有一定波动。这或许只是个例不具代表性,但在“漫长”的抗疫过程中,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入到关键时刻,不断有积极消息传来之时,诸如商场这样的人员相对密集和流动性大的场景,商场中的顾客仍然不能放松警惕,需要时刻绷紧自我防护的弦。
 
  三、商场“晚高峰”消失,中午11点前及下午5点后可错峰采购
 
  疫情期间,商场客流的高峰时间段也有了显着的变化。
 
  在北京,以往客流量的峰值主要在 12:00-14:00 和18:00-19:00的时间段,呈现双高峰的态势;1月23日开始商场客流虽然有所下降,但11:00-18:00之间人群还是比较集中。不过1月24日除夕后,17:00之后就出现快速的下降。此后,逛商场的人逐渐分散,“晚高峰”消失,相对而言下午5点前人员仍比较集中。
 
  武汉与上海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可以看出,无论是上海还是武汉,以往从11:00-20:00的均处于高位的客流人数,特别是12:00-13:00、18:00-20:00的客流高峰,但这一情况在疫情爆发后,出现了明显变化。以上海为例,1月23日、24日之后,从13:00-14:00开始,客流呈现下降趋势,没有了“晚高峰”,客流主要集中在11:00-14:00。
 
  武汉的变化则更为显着,1月23日之后,全天几乎没有高峰可言,其客流更为分散和稀少。
 
  这一情况也大致符合“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反映的其他城市商场境况。疫情中,商场“晚高峰”消失,客流峰值多在11点到14点之前,很多商场从15点开始客流开始缓慢下降,但17点之前的客流均相对较多。
 
  猎豹智库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选择“错峰”去商场,比如在10:00-11:00,17:00以后的时间段完成采购。
 
  四、武汉顾客咨询“超市”次数增长15倍,采购重点转为生活必需品
 
  疫情对于商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客流量下降,营业时间缩短,还体现在人们逛商场的目的。我们通过几个代表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德阳,在疫情形势严峻之初的1月20日和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的2月10日,顾客与机器人交互内容发现:
 
  含有“超市”关键词的交互内容明显上升。
 
  其中,上海上升了33%,北京上升了100%,广州和深圳分别上升200%和300%;疫情中心武汉,顾客在2月10日和机器人交互中含“超市”的占比,是1月20日的15.5倍。
 
  猎豹智库认为,这一交互内容的变化说明,在防疫抗疫过程中,商场的休闲娱乐消费远比日常生活消费更加惨淡。人们在这个时候来到商场,更多是为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而非平日里的“逛吃”经济。
 
  此外,德阳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与其他城市更多部署在综合性商场不同,豹大屏在德阳部署的场景主要是超市,特别是当地大的蔬菜超市,满足日常生活刚需,客流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也将德阳纳入其中进行对比。即便如此,德阳的数据在2月10日时也比1月20日增长了1倍。
 
  将德阳与同为四线城市的宝鸡进行对比,更能发现,疫情期间,超市的热度远高过综合商场。
 
  能够看到,主要部署在超市的德阳和部署在综合商场的宝鸡,数据大为不同。德阳的客流虽然也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流量。而宝鸡的部分商场则在1月28日之后暂停营业,不再有客流数据。
 
  五、2月7号后宁波、长沙等部分城市商场回暖,防控仍不可放松
 
  这场疫情防控之战短时间内难以结束,对商场的影响还会继续。但我们从一些大数据中还是发现了相对积极的一面。
 
  数据说明:日场均客流(未排重)=营业商场总客流/营业商场数
 
  我们选取了几个重点城市,宁波、成都、杭州、武汉、西安、郑州、重庆、长沙,将这8个城市春节后的商场客流数据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自1月25日(正月初一)至2月10日(正月十七),疫情防控严峻的半个月中,商场的整体环境虽然继续趋冷,维持在低位,但客流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城市出现了一定的回温苗头。
 
  比如宁波和长沙的情况:
 
  数据说明:日场均客流(未排重)=营业商场总客流/营业商场数
 
  此外,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在2月7日之后的数据也有抬头的趋势。
 
  随着逐步的返程、复工,这个数据可能会有更积极的表现。猎豹智库也会在后续的报告中继续跟踪这一数据。
 
  结语
 
  时至今日,疫情防控之战仍在持续,疫情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显现。
 
  具体到商场,它要恢复往日的娱乐性繁华还需时日,毕竟当下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的商场依旧是防疫的关键场所。
 
  不过,危机的另一面永远存在着机遇。在2003年“非典”后,中国迎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17年,商场也由原来单一的百货店变成了如今线上线下协同,更加强调沉浸式体验的生活方式中心;可以说,如今面对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我们无论在信息技术、生活娱乐上都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当然,更重要的启示是,在本次疫情中,一些冲锋在前“不怕感染、也不会被感染”的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以及自带“大数据”功能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它们所代表的超前技术和商业变革,让我们看到人类在面临“黑天鹅”时,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与主动权。

热门评论

上一篇:小米接连投资三家半导体企业:加速芯片领域布局

下一篇:中科创达拟募资17亿元,为何钟情智能汽车系统?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