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一份给AI的成人礼

来源:动点科技
2020/2/13 8:36:11
25992
导读:基于社会责任感与技术发展机遇,AI 企业纷纷 “亮剑”,AI 产品在疫情中不断亮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人类仅凭自身劳力面对刻不容缓的前线需求,往往会力不从心,此时技术的社会价值则凸显。这时候,AI 就像一个拿着枪冲向前线的青少年,面庞稚嫩却眼神坚定,身手敏捷。
 
  对于人类来说,疫情是一场战争,技术是武器,不过,AI 不仅可以作为武器还可成为先锋兵。而对于 AI 来说,这则是生平第一次直面如此大型、紧迫的应用考试。一边是需求,一边是机遇,显然,疫情下的实践大考或成为 AI 发展的上升转折点,因为被强烈需要,亦或成为直线下降、打入冷宫的转折点,因为应用缺点与弱点一览无余。注意,这不是演习。
 
  基于社会责任感与技术发展机遇,AI 企业纷纷 “亮剑”,AI 产品在疫情中不断亮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戴口罩的一线 “战士”
 
  此次病毒的关键特点则是人传人,所以 “隔离”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防控手段。一方面是需要减少大面积人力资源,有效控制人流量,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花精力资源保障一线人员的安全,在此情况下,AI 产品的应用则体现了非常大的友好性与实用性。
 
  目前,各地区的一线工作场所或者公共场所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忙碌工作的机器人身影。首先是在医院等一线的 “工作者” 如消毒机器人和医疗服务机器人:灵至科技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其将过氧化氢设备与机器人相结合,可在无人环境下能够实现自主移动,并对室内进行 360°无死角消毒防疫,代替人深入疫情严重区域,减少因为 “消毒” 而造成消毒人员感染传播的可能。
 
  此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团队研发的,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其可以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该款机器人可在隔离病房中发挥 “不接触式的面对面沟通” 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院内外专家会诊的效率,节约医疗资源。
 
  在公共场所工作的机器人也层出不穷。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分院应用了基于 5G 的测温巡逻机器人系统,用于红外测温筛查及防控指挥。该机器人可以红外方式在距离人体 10 米范围进行精密测温,进行口罩识别,对于体温超过预警值或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会现场通过高音播报发出温度告警和提醒。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则有巡逻机器人,其可以助警务巡逻,不停喊话,可通过机器人语音播报功能,提醒游客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服务性机器人成为了一线战斗人员的一部分。该类型产品在技术和应用方面都较为成熟,一般以自主移动、语音交互技术为主,不涉及 NLP 等目前较难攻克的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并较易定制化。重要的是,这些黑科技战斗人员在深入一线时并不需要口罩,完全可以胜任风险较高的重复性工作,解放一线工作者的劳动力,降低感染风险。
 
  专家 “下沉”
 
  日前,医疗界的 “四大天王” 前往武汉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官方公众号发表的《“科学防控 AI 助力”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在公卫中心上线》一文介绍,本次疫情防控难点之一就是医疗资源高度短缺,快速诊疗能力出现结构性缺失。由于短时间内的爆发式就诊需求,难以实现快速精准诊断及分诊,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患者拥堵并伴随恐慌情绪,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增加。
 
  医患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是医疗的一个老大难症结。不过目前 AI 医疗已经有了不少的应用实践,而且在肺部领域的实践更早更成熟,许多企业纷纷与医院合作提供了辅助产品。
 
  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 CT 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 CT 的全肺病变动态 4D 对比,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
 
  此外,AI 独角兽商汤科技也基于已有的 SenseCare 智慧诊疗平台,针对新冠肺炎进行了快速的升级,积极驰援多地医院及合作医疗机构。其通过 AI 对疑似患者肺部 CT 影像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定位、弥漫性程度的多维分析并生成自动报告,帮助医护人员快速筛查疑似新冠病例并进行隔离与进一步确诊,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产品的随访功能还可帮助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精准量化评估。
 
  该类系统主要的意义是将专家资源下沉,缓解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及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可及时防控病毒。此外,其也可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诊疗,减轻一线医务人员的压力。
 
  新药研发 “加速器”
 
  当然,想要彻底打败 “新型冠状病毒”,还需要研发出相应的特定的治疗药物或者方法。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病毒,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近期,关于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发进程也非常受人关注。然而,众所周知,一款全新药的研发周期长至十几年,相对于目前的疫情发展情况来说,这样的速度肯定无法满足。如何加速新药研发?AI 的加入或有重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变异病毒,弥补小分子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商汤科技基于在 AI 药理、AI 基因分析方面的长期研究积累,已经与至本医疗等多家专业医疗机构、科研高校强强联合,针对 “新冠” 生物大分子治疗方案进行相关研究。
 
  此外,1 月 29 日,阿里云正式宣布:疫情期间,向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 AI 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阿里云可以提供强大的 AI 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此前,英国牛津初创公司 Exscientia 曾通过 AI 研发新药,将开发时间由四年半缩短至不到 12 个月。此次疫情相关的新药研发可如果以借助 AI 尽快获得有效解决方案,相信我们很快会见到抗疫成功的曙光。
 
  战役后方的维稳 “帮手”
 
  除了与当前疫情一线密切相关的事情,AI 可以助力,在疫情情况下的社会运行维稳方面也可以添砖加瓦,成为强有力的后方助手。
 
  近日是工作返程高峰,许多社区的重点人员及疫情排查工作压力将会加剧。对于该问题,上海早已有了成功的实践。据悉,有社区运用了语音机器人进行该项工作,通过语音机器人自动呼叫目标人群的电话,可以与目标人进行多轮交互式会话,收集和确认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近期症状等信息。确认完信息后,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每天快速反馈统计结果。
 
  此外,在确保公共体系正常运行方面,商汤科技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智能测温技术,推出了 “AI 智慧防疫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区域通行模块和出入口通行模块,可实现对人员体温、口罩佩戴以及人员身份等多个方面的识别和管理,并能将实时信息统一展现及存档。该方案可提高公共场所高温人群检测速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也提高了人员通行效率。在教育方面,AI 也在 “课能停,孩子教育不能停” 的理念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线教育纷纷推出了 AI 学习策略,大量学习也纷纷采用 AI 在线课程系统开展教学工作。
 
  此时的 AI,就像一个即将要成年的孩子,尽管自己还有许多待成长的地方,但是却勇敢积极地扛起了一个 “新大人” 的责任。这场疫情成为了 AI 技术发展的 “成人礼”,厚积多年的力量爆发并接受考验,大面积的应用场景不仅给 AI 行业的机遇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加速其技术普及与渗透。或许,这意味着 AI 真正迎来了量变与质变的转折点。

热门评论

上一篇:7分钟直达金银潭医院 顺丰无人机送出救命物资

下一篇:别让肺炎偷偷靠近 红外测温仪变身防疫先锋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