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争议并肩,2019年人脸识别热点事件!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林中易木
- 2019/12/17 14:48:41
- 43259
刷脸无处不在!进入2019年,人脸识别发展更是充满了争议和挑战。在这一年里,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已经见证了无数由刷脸所引发的社会事件,它们刷爆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展现出技术与安全的激烈博弈。而时近2019年尾声,笔者也是从各大事件中选取了较为热门的十起,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属于人脸识别的2019年!
1、IBM发布人脸识别训练数据库
今年2月份,IBM发布了一套包括100万张多元化的人类脸部图像的数据合集,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训练基于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系统,提高AI在脸部识别方面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战胜人脸识别存在的技术偏见问题。
据悉,该数据库采集自Flickr共享CC协议的1亿多张人脸影像和视频中,数据库图像均有注释着颅面测量数据(头部高度、鼻梁高度、前额高度、脸部比例)、年龄、性别、姿势、清晰度等等。目前这套数据库已经向社区开放。
2、支付宝推新一代刷脸支付产品
今年4月17日,蚂蚁金服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刷脸支付产品,在技术和商家激励政策上全新升级,给新零售带来了全新服务体验。
据悉,早在2018年12月的支付宝开放日上,蚂蚁金服就发布过“蜻蜓”刷脸支付,分为大小两种,前者多用于无人商店,后者常用于商城、医院、便利店、餐厅等日常场景之中。支付宝用户只需在手机APP上开启功能,完成信息验证就可开启到店刷脸付。
3、美国多城市政府禁用人脸识别
出于对人脸识别安全性方面的担忧,今年以来美国多座城市政府部门表示禁用面部识别技术。
5月14日,美国媒体Daily Journal报道,旧金山监管机构首先在当地启动了对监管法的投票,内容涉及禁止警察和其他城市部门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这开启了美国城市政府部门禁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先河。
之后,奥克兰和波士顿郊区的萨默维尔等城市也相继禁用面部识别。而据New Atlas报道,加利福尼亚州是近表示禁用面部识别技术的城市,该州通过了一项新法律,禁止将面部识别技术与警方执行记录仪收集的数据联系起来。该法律于2020年初正式生效。
4、北京地铁将测试人脸识别技术
今年7月份,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当前北京市地铁部门正在机场线内部小范围测试面部识别技术。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正在验证照片库的准确度,一旦能够确保100%验证成功,将会在全路网铺开。”
也就是说,如果人脸识别照片库搭建完成,小范围测试获得成功,刷脸乘地铁将在北京成为现实。继机场、高铁等刷脸乘坐之后,地铁也将迎来“刷脸时代”。
5、AI换脸应用ZAO引发社会争议
8月30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软件在朋友圈刷屏。该APP的用户们用这个软件,轻松过了一把“当演员明星”的瘾。但很快,争议和质疑接踵而来。不少人表示,该软件涉嫌过度攫取用户授权,侵害用户个人隐私。
随后有律师指出,该软件用户协议中存在巨大猫腻。对此,9月1日ZAO的用户协议被修改,其在用户协议开头新增特别提示,包括“删除面孔”选项。不过,争议风波并未就此停止。
2019年9月3日,伴随着工信部就“ZAO”App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开展问询约谈,以及国家网信办对“ZAO”涉嫌侵权行为进行回应,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的AI换脸事件才尘埃落定。
6、人脸识别进入校园引广泛争议
今年9月开学季期间,某高校将一款“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该系统可实现无感“刷脸”考勤,同时通过摄像头,还可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对异常行为实时反馈。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校园人脸识别应用的争论。
赞同的网友表示,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管理,提高安全保卫及教学工作的效率,降低教师等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是便利于学生进行考勤等。
而反对的网友认为,学校大规模使用,甚至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侵犯了学生隐私权利,而且会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应当以谨慎的姿态来合理、适度使用,不应盲目跟风。
7、工信部征求意见关注刷脸安全
今年10月份,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表示,支持构建基于商用密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分别是:着力突破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积极创新网络安全服务模式、合力打造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大力推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以及加快构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
8、国外90万买一张脸给机器人用
今年10月份,据有关媒体报道,一家伦敦的科技公司Geomiq被曝出了一则消息,其打算花费10万英镑(约人民币90万元)征集一张看起来“善良友好”的人脸,并计划将该人脸复制到机器人身上。预计在明年,一个长着一张人脸的机器人就将与众人见面。
9、“中国人脸识别案”引全民关注
今年10月28日,国内一起人脸识别诉讼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据悉,因某动物园将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影响了相关年卡的使用,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向杭州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郭兵认为,收集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极易危害包括原告在内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有学者认为,该案中身处法治前线的裁判者,也将历史性地“触碰”人脸识别技术,将具体技术应用场景拉到法律框架下去审视,研究、探讨、判定其应用对行为人法定权益的真实影响。这对于人脸识别和法律工作进步来说,将是一个重大推动。
10、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工作组启动
11月20日,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生物特征识别白皮书(2019版)》,并成立了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此次正式成立的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包括腾讯、中国平安、蚂蚁金服、大华、科大讯飞、小米等诸多行业前沿企业,具备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到应用使用、运维保障等全链条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